如果列已打开: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是青春最明亮的底色。时代的责任托付给青年,时代的辉煌属于青年。许多优秀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磨练品格和本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塑造新风貌。5月4日起,新华社开设“青年中的奋斗者”专栏,报道各行各业优秀青年的典型和奋斗事迹,展现他们坚守岗位的品格和拼搏精神,弘扬扎根人民、报效国家、勇当先锋的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发展信心,谱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青春篇章。
近年来,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在国家重大活动的现场,随处可见年轻人勇挑重担、埋头苦干的身影。他们见证了国家的快速发展,在挑战中磨炼成长。
“我可以熬过那些日子。眼前的困难是什么?”
查房,手术准备,与病人沟通,半夜急诊...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神经主治外科医生,31岁的吴超每天都很忙,很充实。
2020年春节,他加入湖北省医疗援助队,前往武汉。他第一批进入重症监护室,不到4小时救治了17名重症患者。防护服不透气,几个小时后,你汗如雨下;排气扇很吵,每次说一句话都要大嗓门喊。一天下来,你筋疲力尽...
当时,32万多名青年突击队员和550多万青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湖北医疗救护队2.86万名护士中,“80后”、“90后”占90%。
拼版照片:上图为吴超在武汉防疫期间的工作,下图为吴超近期的工作。
“这次抗疫经历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吴超说,“以前我遇到困难就想到放弃,现在我总是告诉自己,我能熬过那些日子。摆在我面前的困难是什么?”
那次特殊的经历也让吴超明白,医者“不仅要治病,更要治心”。现在面对不同的病人,他会用不同的方式和他们沟通,给他们心理安慰。
吴超觉得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就是为社会做贡献,而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国家”。
他希望未来能在医学上不断进步,帮助更多的患者。“青年时期是创造力最强的时期。只有抓住青春,努力工作,才能无怨无悔!”
“注意,我是北京!”
“大家注意,我是北京!根据遥测判断,登陆巡逻已转入无控模式。”去年5月15日,在北京航天控制中心,鲍硕冷静地下达指令。当日,田文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南部乌托邦平原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包硕是这次任务中北京的总调度。90后的她是北京航天控制中心40多年来第一位女性总调度员。作为调度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需要组织近百个点协同工作,需要及时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才能准确发出口令。不允许有任何犹豫或错误。
“我们需要了解飞船的控制原理,以及地面上各种系统的运行方式。”包硕说,执行任务时常说的那句“我是北京”,责任重大。
拼版照片:上图为工作中的包硕,下图为生活中的包硕。
嫦娥五号月面采样期间,包硕指挥调度33小时1000多条指令,近万个调度字不漏。“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赶上了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好时代,这让我很幸运能在这么小的年纪就参与国家重大航天任务。”她说。
《龙》《天眼》《悟空》《墨子》...许多青年科技人才肩负重任,在重大科技研究任务中走在前列。火星飞控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卫星团队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
“我会仰望星空空,心怀感恩,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确保调度岗位不出‘错口令’、‘错命令’,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包硕说。
“把‘强国有己’纳入人生规划”
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在大运河森林公园,中国传媒大学“95后”大学生林峰作为火炬手,激动地点燃了奥运火炬。
“点火的一瞬间,我有一种接过前辈接力棒,承前启后的感觉。”她说。
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北京冬奥会,林峰都参与其中。
去年7月1日,林峰作为天安门广场千人奉献团的四位领队之一,心情豪迈,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无比自豪,深感自己“更有责任和担当”,“不得不把‘强国伴我行’纳入人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