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思茹)今天是母亲节。在朝阳区建外街道封闭区,在社区和街道的帮助下,产妇和老党员分别迎来了自己的节日。
劳动母亲的第一个母亲节
随着母亲节的临近,家住建外街道李光辉社区的张女士也迎来了自己的预产期。它充满了期待和喜悦。随着社区出现确诊病例,并被列为封闭控制区,人们更加紧张和焦虑。
得知张女士的情况后,社区管家和楼长第一时间向建外街道防疫医疗队汇报,医疗队紧急联系待产医院,确定分娩时间和方式。5月5日,张女士和爱人刚刚收拾好行李,穿上了防护服。从小区到医院只用了15分钟,等着宝宝的到来。
“第二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他们的宝宝平安出生了。”那天负责运输的孙晓宇刚刚接手管家的工作,就遇到了挑战。幸运的是,在同事的配合和街道的保障下,准妈妈被顺利送到了医院。孙晓宇说,她也是一位母亲,用这种方式再次见证新生命的到来,很感动,也很幸运。
在第一个母亲节,张女士给孩子取名为,夫妻俩希望健康快乐地成长。
老党员又多了一个白衣“子”
78岁的李阿姨是李光辉社区的一名老党员。每周二、四、六,她都在儿子或女儿的陪同下去医院做透析治疗。社区关闭后,还有一个“孩子”陪她做透析。
“通过安排居民需求,我知道李阿姨每周要做三次透析治疗,赶紧把这个情况汇报给医疗队。“余自达是建外街道民生保障办的一名年轻干部。4月28日,他接到一个任务,成为李光辉小区6号楼的楼长。也是从这一天起,于子达承担起了运送李阿姨透析的任务。
“李阿姨的儿子是我的同事。因为她在社区防疫岗位上照顾不了妈妈,我愿意帮他照顾她。”于子达说,在公共场合,他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守护住民。私底下,他心理上是想和自己一起帮助一群在防疫一线的战友。
母亲节的前一天晚上,于子达穿上防护服,把刚做完透析的李阿姨再次送回家。“小余每次上下公交车的路上都很细致周到。她一路都在叫我慢慢走,不要着急,比我的孩子还贴心。”李阿姨说,她很庆幸自己又有了一个“孩子”。(编辑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