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抗击新冠肺炎)印尼归侨当“摆渡人”:只要他们需要我,就义不容辞“瘟疫”[S2/]
中新社宁德5月8日电题:印尼归侨当“摆渡人”:只要你需要我,你“鼠疫”义不容辞。
作者林容生
自今年3月福建爆发局部疫情以来,60岁的印尼归国华侨文胜强已协助运送100多名境外进口商和1000多名秘密和亚秘密工作人员。“24小时随叫随到,最忙的时候,我会从白天回家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文胜强近日接受采访时告诉中新社记者,他一般早上8点开始工作,基本要到晚上12点才下班
今年3月刚刚退休的文胜强,原本是福建省宁德市东湖塘华侨农场的员工。3月15日,他加入了宁德东桥开发区防疫志愿者队伍,成为一名从海外接人、运人、高危地区回宁夏、运送密切接触者和亚密切接触者的“摆渡人”。
每天暖声强上路,车开不了空音,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十几个小时。为了赶时间,防止疫情,压缩饼干成了他的美味。
原来腰椎间盘突出的老问题在高强度长途跋涉下时有发生。止痛药成了他旅行的必备品。
“相比医生护士,我们是轻松的。”文胜强说,他熟悉人事调动,一直在做这件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文胜强主动请缨,承担起运送高危地区人员回宁的任务,往返宁德、厦门、福州等集中隔离点。
“来回七八百公里,经常一天10个小时都在车上。”让文胜强感到欣慰的是,大家都相当配合,自觉到相应的隔离点进行隔离。
文胜强的家人对高风险地区返回南京的人的高频接触感到担忧。他的妻子也抱怨道:“你已经退休了,有什么好激动的?万一有紧急情况呢?”
“如果你不做点什么,我也不会做。最后谁来做?当我们的归侨身处险境时,我们的祖国接纳了我们。这个时候需要我,我什么都得说。”这是一个温暖而有力的回答。
“家人虽然担心,但还是比较支持的。我也安慰家人,我会做好科学防护。”温胜强已经快一个月没回家了。
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文胜强把“家”搬到了办公室。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成了他临时的“家”。他说,住在办公室可以随时执行任务,节省很多时间;当供应品不够时,他打电话给家人,让他们送到办公室警卫处。
在疫情防控一线,文胜强也收获了不少感动。今年4月的一天,刚过60岁生日的他穿着防护服站在一个小区门口。“叔叔,这是我爷爷种的,给你解渴!”突然,一个年轻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这是一根有故事的黄瓜!我看着自己的孩子左右为难...我怕我不接会伤了年幼孩子的心。对我来说真的太难了。我们接吧!”文胜强开玩笑地在朋友圈记录。
“还有一次,把一个被隔离的人转移到宾馆后,这户人家的孩子对我说‘爷爷,你辛苦了’,我很感动。”温暖声音的强度,在战争的“流行”中令人难忘。
这一举动也让文胜强坚守了“疫情”路线。“只要需要我,我就准备像一名士兵一样出去,尽我的一份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