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感谢志愿者,他们每天努力工作,为您服务,丰富您的家庭生活。”松江街道桃园坊社区居民卢先生告诉小松。一个多月来,社区25名志愿者积极奋战在社区防疫第一线,配合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高效完成了核酸和抗原检测、物资供应运输、发放药品等志愿服务,为社区500多名居民精心守护着每个人的“桃源”。
尽己之力守护家园
“我是3月12日开始做志愿者的。看到招聘,我就报了名,用了一个多月。”桃园坊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队长沈,是该社区第一位社区防疫志愿者。这段时间,她一边忙着日常事务,一边带领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
起初,沈主要负责引导老人扫码登记,帮助维持核酸采样现场秩序。但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需要考虑的项目越来越多,如物资运输、抗原发放、警卫执勤等。,她身边的志愿者队伍也逐渐壮大。自4月1日起,太平小区实行静态管理,沈和志愿者主动认领楼道,协助楼领导进行核酸、抗原检测和物资发放。
“突然面临疫情的大考验,我看到熟悉的家安静了下来。这是我从未见过的景象。”沈告诉小松,疫情正在影响上海市民的生活。作为一个“老松江”,我能做的就是站出来做更多的事情。只有齐心协力,我们才能尽快让我们的家看起来熟悉。
各展所长坚守一线“沈老师,我也想加入你们,帮助大家!”4月初,住在对门的年轻人主动找到沈,说:一个多月来,像谷玮这样的25名热心居民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充当起了社区居民疫情防线的守护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各显神通,不断优化完善社区防疫的微小细节。
清晨5点,习惯早起的志愿者张农兵早早来到小区门口,帮助门卫接收、整理、消杀物资,并协助居民收拾残局。直到上午10点多,他才匆匆赶回家给孩子做饭。“门卫需要一个人负责整个小区的材料接收和消毒。负担很重。我们的志愿者分早中晚三班协助。”张农兵介绍,有时候,虽然没到上班时间,但大家还是默契地时不时围过来,打头阵。
4月13日,街道准备的第二批材料到达太平居委会。看着那天下雨,急着给居民发放物资的志愿者们陷入了困境。“我为什么不用我的小货车呢?把物资放后备箱里,送回去分发,也省了雨!”之后,志愿者徐贤开着他的货车,装上物资,在雨中沿着走廊一个接一个地分发。这辆临时的面包车随后经常穿梭于社区,为社区物资的发放做出了很多贡献。
手织绒线致敬“大白”
“这个‘大白’织得太可爱了,你能教我吗?我也想学!”4月29日晚,志愿者卢连凤将业余时间用毛线编织的“逆风大白”公仔发放给业主,引来居民的连连称赞。陆连峰直言:“加入社区志愿者后,经常看到同伴和医护人员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忙碌一天后满脸是汗,口罩的痕迹都在脸上。我想过用羊毛织一个‘逆风’,向他们致敬。”
手工编织是卢连峰一直热衷的爱好。闲暇时,她经常编织各种鲜花、发夹等小工艺品,赠送给喜欢的朋友。此次编织的“逆风大白”也不例外,广受桃园坊居民喜爱。“在群里,很多居民跟我说,想学织一件‘大白’。我打算通过短视频和语音告诉他们这件事。”冯路说。
选稿:潘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