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纯从事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工作已近20年。她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积累的案例,呼吁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发挥“伙伴”的作用,调动不同的资源帮助他们康复。
“谢老师,我是毛毛虫,但我一定会变成美丽的蝴蝶。”去年教师节那天,谢纯的学生录了一段视频发给她。这句话让谢纯一直记在心里。她说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在一本图画书里。孩子看了故事,在故事的鼓励下,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康复目标,这也是她一直工作的意义所在。
“对于听障儿童来说,0-6岁是干预的关键期。一般年龄越小,康复效果越好。如果能尽快接受康复训练,这些孩子基本可以进入师范学校学习。进入社会后,基本可以正常社交和工作。”关颖说。
这些孩子的成长凝聚了无数的爱。
李宝娜说,几乎所有的父母在第一次送他们的孩子时,很难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但事实上,在帮助听障儿童纠正语言方面,家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之所以把课程叫做‘父母和孩子的早期康复’,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早期康复,因为这也是一个帮助父母重建心理的过程。”张颖告诉记者,该中心每周会安排一次家庭康复指导课。除了“告知、示范、参与、回馈”这四个既定步骤,他们还会跟踪家长的心理变化。
“孩子重拾听力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重拾自信的过程。”志华和女儿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父母首先要走出‘阴影’。如果父母走不出来,听障儿童会一直生活在父母自己的心理阴影中,也会给孩子带来阴影。"
“我们的期望是让女儿4岁时顺利进入一般幼儿园,现在她达到了我们的期望!以后,我们只是想让她有自己的爱好,快乐地生活。”支培华说。
记者了解到,儿童听力筛查已被列为江苏省政府的民生工程。去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全省免费为281811名新生儿提供听力筛查,确诊听力损失儿童719人,且均已随患儿进行干预。在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怀下,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经过科学康复后,能够听到和说话。
记者胡景平黄欢范杰勋王瑞峰
编辑:卢航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胡安静 黄欢 范杰逊 王瑞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