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必须谨慎从事(人民论坛)
白奕飞
截至5月24日,上海新增报告感染人数持续下降,连续9天每天新增病例不到1000例;北京市疫情与散发病例交织,部分地区和重点人群仍存在感染扩散风险,但总体可控。辽宁、安徽、江西、河南等地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疫情趋于稳定...近期,全国疫情呈稳步下降趋势。一周以来,全国每天新增本地感染人数降至1200人以下,疫情范围进一步缩小。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头脑清醒,越是谨慎,越是坚持,越是成功,越是麻痹大意,越是不疲于奔命,越是不放松,越是坚定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确定形势和任务。国际上,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绝对数量仍然很高,新冠肺炎仍在快速蔓延,全球疫情也没有实质性好转。这导致中国对外国防投入的压力越来越大。世卫组织警告说,疫情仍然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现在不是从疫情防控上退缩的时候,而是真正加强已经到位的防疫工作的时候。从国内来看,虽然近期我国本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呈下降趋势,但有新的本地聚集性疫情出现。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内防反弹任务依然艰巨。为此,我们必须警惕放松论调,严防死守,决不放松,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真正落实到位。行百里者半九十,只要还没有到达胜利的终点,就不能轻言成功而止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是一场世纪疫情,病毒还在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不确定。作为世界上主要的新冠肺炎流行毒株,奥米克隆毒株的传播不可低估。从世界各地报道的病例来看,奥米克隆菌株表现出很强的持续进化能力。到目前为止,已经进化出了很多亚型,最近又进化出了一些新的亚型,包括南非研究人员报道的BA.4和BA.5,以及正在美国迅速传播的BA.2.12.1。研究表明,对于一些先前感染过Omicron亚型毒株BA.1并因此获得免疫力的人群,BA.4和BA.5可以避免这种免疫力并导致症状性感染,尤其是在未接种人群中。专家预测,这预示着BA.4和BA.5可能引发新的“感染浪潮”。从这个角度看,当前国内外的疫情防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的特点,还远没有到可以放松休息的时候。
针尖上的大洞可以穿透强风。来势汹汹的奥米克隆株具有传播快、隐性感染的特点,无症状、轻度感染多。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短时间内感染人数会大幅增加。在与如此狡猾的病毒的较量中,任何一个环节或过程的缺失,都可能在疫情反击中留下缺口,成为疫情传播的“放大器”,影响疫情防控的效果。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持久战,必须坚决克服轻视、冷漠、自以为是的思想,确保防控步伐不变、力度不减、一刻不放松、一点不马虎。
如果你一如既往的谨慎,你永远不会失去任何东西。两年多的抗疫实践深刻启示我们: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能胜利,坚持就能胜利。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蓬勃阶段。尤其不能麻痹、厌战、侥幸、放松。发扬打硬仗、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把各项防控措施从早落实到快,从细节落实到实处,就一定能把突发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最短的时间、最低的代价,就一定能赢得这场抗疫斗争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