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国家卫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卫生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完善,预防和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高,中医药独特优势进一步发挥,卫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的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同比例提高。
《规划》强调科学有效的健身运动对促进人民健康的积极作用,提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化体健融合,举办全民健身主题示范活动,倡导积极健康理念,普及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知识。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体育场地和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共享,提高健身路径等便民健身场所覆盖率。保证学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时间。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制度,推进国民体质监测站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在有条件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开展特殊人群体质指导,加强非医学健康干预,建立健全运动处方数据库,推广处方应用。
在规划的主要发展指标“健康生活”领域,也提出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37.2%,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8.5%。
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促进健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数据显示,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37.2%,比2014年的33.9%上升3.3个百分点;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显示,2020年,我国90.4%的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水平,总体合格率比2014年上次监测提高了0.8个百分点。五年来,我国全民健身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场馆设施覆盖率不断提高。到2020年底,全国将有体育场地371.34万个,场地面积30.99亿平方米,人均2.20平方米。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数字化浪潮的挑战,提倡家庭健身和网络健身。国家体育总局群团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群团部联合部分项目管理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以及互联网平台,推出了“全民健身网游”。自2022年4月28日平台正式上线以来,已举办60余场线上比赛,220多万人报名参赛,实现了“疫情屡禁不止”的目标。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我国已培训了270万名体育指导员,他们活跃在社区、学校、企业、城市和乡村,向大众传授健身技能和知识。
全民健身,人人健康,前程似锦!
图片:新华社
来源:中国体育报
选稿:吴怡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