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杨浦区中心医院某舱医疗队迎来“封舱大成功”。在这两个月难忘的日子里,医护人员坚守在抗疫第一线,日夜奋战,辛勤工作,用行动温暖着患者。
华伟,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从4月1日开始,华威随队在隔离点奋战了两个月。华为作为医疗队医生组的负责人,主要负责舱内病人的基本医疗救治,守护病人出舱指征。
机舱里有很多老年病人,很多人都混合了多种基础疾病。通常情况下,个体化用药差异很大。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开舱之初,医疗队遇到了平时经常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虽然口服药物在短时间内也能起到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但考虑到这些慢性患者血糖稳定的重要性,以及改变用药习惯容易引起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事实,医护人员和药剂科反复讨论,成功调配了药物,满足了患者的用药需求。有一段时间,隔离点收治了很多老年患者,他们的病情很可能变化很快。因此,华为和同事们还制定了严格的每日查房计划,每天筛选并列出机舱内的老年、高危、特殊患者名单,监测他们的血压、血氧、脉率,通过这些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筛选出潜在的高危患者,及时转送至指定医院。
杨浦区中心医院中原分院是新冠肺炎阳性患者的定点医院,是医务人员的坚强后盾。有个病人在舱内消毒后感到胸闷不适,询问病情,主诉有急性会厌炎史。虽然患者当时没有哮喘发作,吸氧正常,10分钟后症状完全缓解,但考虑到其过敏体质,且舱内消毒气味过敏原无法清除,医疗队联系了中原分院,对方成功接收了患者,解决了医疗队的后顾之忧。
童敏思,内科主任医师
从4月初接到支援收容所医院的命令开始,佟敏思在收容所医院工作了2个月。虽然从事临床工作十几年,但童敏思还是第一次遇到收容所医院的工作环境。“我们这组医生护士要照顾几百个病人,观察病情,分发饭菜和药品,还需要说话。在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他们只是不停地走路和说话。”童敏思说,“说实话,收容所医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心理咨询,让病人有安全感。”
病人刚搬进来的时候,情绪不太稳定,很多病人会因为各种问题就医。这些东西虽然小,但是很重要。“如果患者觉得你真的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他们会感到平静,会配合隔离治疗。”
中医小豆
杨浦区中心医院90后中医医生小豆也是一名党员。疫情开始时,他主动向科室申请到避难所隔离点就医。在收容所医院期间,小豆不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开出了中成药,还为患者带来了中医耳穴疗法和中医健身术——八段锦。
在船舱里开展医疗工作时,小窦遇到一位老人,因为刚进船舱,他急得整夜睡不着觉。小豆耐心听他讲身体情况,决定让他试试耳穴疗法,同时陪他聊天,缓解他的疲劳和紧张。第二天,老人告诉小豆,他昨晚睡得很踏实,这也让小豆感到高兴。
中医一直是普通人流行的养生方式。为了让收容所里的患者得到更好的身心康复,小窦带领患者练习中医健身气功——八段锦。八段锦具有强身健体,调节机体免疫力,有效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小豆说:“运动的时候,经常有人因为自己奇怪的动作而笑,但是看到大家嬉闹,我很开心。患者健身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患者之间和医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始终保持一颗快乐、包容、健康的心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