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很多居民家中存放了75%的消毒用医用酒精。城市进入常态防控后,使用酒精消毒也成为一种保留习惯。但由于夏季气温较高,醇类消毒剂等消毒产品容易挥发,如果存放和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如何安全使用灭菌酒精?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给你一些建议。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消毒方式。朱仁义表示,家庭清洁消毒应遵循“先清洁后消毒”的原则,每天开窗通风即可,无需大面积喷洒空气体消毒剂;一般应采用物理方法对物品进行消毒,如衣物和被褥的暴露、餐具的煮沸等。快递、包裹喷洒消毒时,应在空空气流通处进行。往人身上喷酒精,往下水道里扔消毒片,都是不正确的消毒方法,也是不科学的。
有些市民回家后会往衣服和鞋底喷酒精,其实没必要。室外,衣服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很低。要喷到位,必须喷到鞋子衣服都湿了,这样会损伤衣服;但是仅仅喷几次是无效的,所以不建议用酒精喷衣服和鞋底进行消毒。
很多人认为酒精只有遇到明火才会燃烧,其实不然。如果使用不当,如在封闭环境中,衣服中的静电或吸烟,都可能引起爆炸。
朱仁义表示,使用酒精消毒时要谨记以下注意事项↓
炎热的夏天
除了注意消毒酒精的使用
开车的朋友也要注意这些!
没想到这些平时用的小东西。
原来是车内的“定时炸弹”!
01汽车香水
密闭瓶产品,高温会使气体膨胀无法排出,容易爆炸。尤其是水晶或玻璃材质的香水瓶,在阳光下,可以形成类似放大镜的聚焦效果,如果聚焦在易燃物品上会非常危险。
汽车香水含有挥发性气体,其中大部分还含有酒精。如果挥发性端口被堵塞,它可能会爆炸。
02打火机
普通打火机以液态丁烷为主,易燃易爆。高浓度的丁烷在室温下20℃会爆炸。一旦打火机的环境温度超过55℃,它的体积就会膨胀。当室外温度在30℃以上时,车辆在阳光下暴晒后,车内温度会高达60~70℃,容易引发爆炸事故。
消防部门做过一个实验:在烈日下,把打火机放在车里,12分钟后就会爆炸。爆炸瞬间,打火机喷出大量气体,塑料外壳爆炸成碎片,非常危险。
注:如因烈日暴晒导致打火机自爆,人为原因造成车辆损坏,保险公司不予赔付。
03消毒酒精
车内酒精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很容易爆燃。
04苏打水,矿泉水,玻璃瓶
夏天,车内温度很高。汽车长时间停放,阳光经挡风玻璃折射后照进车内,车内温度迅速升高。尤其是碳酸饮料本来就有气体。如果你稍微摇一下瓶子,它就会上升,然后热胀冷缩,所以非常容易爆炸。
注意:不要把饮料瓶、矿泉水瓶、玻璃瓶放在挡风玻璃下。
05罐装喷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