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慧党建网)回望抗疫最关键最艰难的时刻,除了清一色的领导、居委会干事、下沉干部和“双报”党员,最闪亮的是“一抹志愿者红”。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指引下,志愿者们汇聚成无私奉献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书写了感动世界、与日月同辉的疫情“英雄谱”。
80后、90后志愿者:一线集结,勇往直前。
在浦东新区华牧街道杨炼社区的防疫先锋中,有一批来自80后、90后党员的社工和志愿者在社区防疫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制定了社区防疫的详细方案,组织居民进行核酸采样,落实细致的防护消毒措施,倾听居民诉求,解除他们的忧虑和担心,处理突发事件,协助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日夜守护杨炼的“人人花园”。
“多功能团队”,深得80后中外居住区好评。“请戴口罩,保持两米距离。”在杨炼第一居委会,一群“80后”党员志愿者积极协助居委会开展相关工作,顺利完成核酸检测和采样。在御景园28号楼前的核酸检测点,志愿者们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积极参与核酸检测信息的登记、信息录入、秩序维护、采样等工作。为了减少大家排队的时间,提醒取核酸采样的居民提前准备好核酸编码;对于一些不能熟练使用手机的老人,热心耐心的帮助他们。穿上“大白”协助居民进行核酸检测,指导老年居民进行抗原检测,去医院为居民配药,脱下已经湿透的大白衣服。清点政府物资,给核酸检测管贴标签,尽力帮助解决居民生活保障和燃眉之急。这支由80后组成的“多功能”社工队伍,正在这里挥洒汗水,用年轻的肩膀肩负起这份重任。用实际行动保护社区安宁,获得更多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牛逼”,90后,彰显命运共同体风范。在当代清水园和杨炼花园,有一群90后志愿者团队,服务着7000多名中外居民。疫情期间,他们在居民区党建的指导下,争分夺秒,抗击疫情,坚守各个遏制点。无论是异地隔离,坚守在线工作,还是隔离后重返工作现场组织核酸检测,他们始终保持着自己使命必须完成的信念。大家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安排,积极开展核酸筛查、围堵防控管理、物资发放等防疫工作,坚守在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
“一家人”党员志愿者团队:汇聚能量“走吧”
无情的人对疫情是有感情的,与之抗争组成家庭。曹芳路253弄在封闭防疫期的经历,是“守好一扇门,守好一座城”最真实的写照。从不适应到适应,从封闭到守望相助,齐心协力,成就了难忘的回忆。其中,志愿者是最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召集令下,“核酸采样”志愿者团队迅速上岗。居委会下达了防疫志愿者的“征召令”,社区的钱、张、、、、黄浩等中青年志愿者立刻被召集起来。他们通过相应的培训,立即加入到日常的“应屏”行列,承担起手机扫码、人员验证等任务。3月底,社区成立了战争疫情临时党支部,退伍和在职党员积极投身一线。退休老党员蔡忠良,在职党员曹杰、邱、明、周、蔡勇、曹、沈一清、李阿博特主动“亮明身份,有所作为”,成为第二批志愿者队伍。为了“足不出户”,志愿者们每天坚守楼道、大门10个小时以上,加强政策宣传、解释和说服,以赢得居民的信任。
遇到紧急情况,“志愿服务”依然是无序不断。疫情期间关闭了三条走廊,一下子“关闭”了近10名志愿者,导致人手严重不足。但是,困难吓不倒党员群众。党总支通过微信招募后,有4个年轻人报名参加。他们发挥了自己精通网络、善于思考的专长,为大家服务。人少事多任务重,大家齐心协力,加班兼职,优化方案,用智慧抗击疫情。在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中,通过绘制采样位置和流向示意图,在依次等待采样、避免混淆、流向和保持距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一名志愿者王帅辉自愿担任社区防疫信息员。她每天查看各楼道上报的检测结果,了解感染居民和密切接触者的流向,然后汇总制表,每晚向业主汇报,对居民及时了解小区疫情和政策措施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