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上海高温连连,最高气温不断刷新历史,可是比高温更热情的是青春力量。
在静安寺街道基层防控一线,时常能看到11位高校志愿者投身常态化疫情防控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忙碌身影。年轻的他们不做温室中的花朵,敢做酷暑下翻涌的青春力量,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沉甸甸的责任。
在与社区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并肩作战中,他们将坚毅的青春力量化作社区里最闪耀温暖的光芒,用实际行动诠释不畏艰险、敢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精神,构筑起社区抗击疫情的“青春防线”。
晓行夜宿 防控志愿服务成为日常
“信箱、牛奶箱、电表箱、水箱、楼层扶手、墙画、消防器材箱、玻璃窗……我经手的消杀一定到位,坚决不漏死角。”不论是封控管理期间,还是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七、八月,蒋艳红的志愿服务承诺始终如一。
除了每天早上五点半就换上防护服并开始消杀工作,蒋艳红还来到静安寺街道静安居委会,在核酸筛查点位和常态化核酸采样亭为居民们提供志愿服务。
“防护服一穿就是两到三个小时,有时候还会遇到一些周折,只要能够为守护家园出份力,这些都是能够克服的。” 蒋艳红说,力所能及地做好消杀、核酸采样等志愿服务,已经成为自己这个夏天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晓行夜宿的服务中,蒋艳红遭遇了两次不同程度的闭合损伤和擦伤,但她并没有因此停下来。
“我这点伤不算什么,身边比我更拼的人还有很多。”
说起并肩作战的静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蕾、居民区社工李瑭璘,蒋艳红赞不绝口。蒋艳红说,这些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的身边榜样,鼓励着自己用实际行动扛起青年担当,用拼搏精神诠释“居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的准则。
爱老扶老 “炙热”的不只是气温
今年暑假,叶雨欣做出了和蒋艳红同样的选择,成为愚谷村居民区核酸检测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每天,她都在协助居委干部、医护人员和核酸点位上扫码、维护队伍秩序之间往复。
由于愚谷村居民区超过一半的居民都是六十岁及以上的老人,叶雨欣经常会需要现场帮助老人解决核酸码过期、从微信或支付宝中调出核酸码等实际操作问题。
每一次,她都特别耐心,一步一步地教会他们怎么操作。
“这些问题可能在我们青年人看来非常容易,老年人却会手足无措。这些老人就像是我的外公外婆,我应该帮助他们。”
叶雨欣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应该保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一颗爱老助老之心。
“在这个夏天,超过40℃的气温让我汗如雨下,可是比气温更炙热的是一起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小伙伴对于居民的真心付出和暖心服务。”
叶雨欣说,自己在小伙伴——愚谷村居民区社工梁思纾身上看到了日复一日的坚守力量,发现了居民们对青年干部如家人般的信任和依赖,也因此更加坚定了自己服务居民的志愿之心。
学有所长 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丁亦扬是一名来自上海健康医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大一学生。今年暑假,他在疫情防控一线贡献青春力量,践行青春誓言:
“到居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大家。”
扫码测温、物资分发、翻译沟通……丁亦扬与疫情防控志愿者伙伴一起,尽心尽力做好嘉园居民区居民的“健康守护者”。每次志愿服务前,他都会提前到达指定的核酸检测点,早早穿戴好防护服,为等候核酸检测的居民们扫码,维护好核酸检测点位的秩序。
帮助老年居民使用智能手机出示健康码做核酸是让丁亦扬印象尤为深刻的服务经历。他说,居民区有不少爷爷奶奶为了配合常态化疫情防控,特地购买了新手机,不熟悉操作系统和“随申办”APP在所难免。
“这些老人本就因为手机操作不熟练而着急,再加上天气炎热,就更容易‘上火’,我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掌握每一步操作步骤,同时安抚好他们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