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治疗覆盖各种良恶性疾病,尤其在实体肿瘤和大血管病变治疗中因其微创、疗效显著等特色,近年来在国内发展快速。今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的“2022上海介入论坛”上传出消息,最新的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治疗已在国内广泛开展,本届论坛将发布国内首个“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治疗专家共识”,进一步提升该类手术的规范性。
介入治疗,简言之,是在血管、皮肤上做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进入体内,或经人体原有管道,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对病灶进行精准局部治疗。其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当前,介入治疗应用广泛,出血疾病(咯血、呕血、便血)、动脉瘤、良恶性肿瘤、门脉高压、梗阻性黄疸、骨骼疾病、肺动脉栓塞和静脉血栓、妇科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盆腔静脉功能不全等疾病都可进行介入治疗。
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简称TACE)为例,这是在肝癌介入治疗领域广泛开展的技术。对就诊时已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的肝癌患者,TACE是全球公认的不可手术切除肝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治疗创伤小,疗效显著,恢复快,可多次操作。
“肝癌的微创治疗不仅是创伤小,更要精细治疗,同时尽可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多年来,中山医院介入治疗团队致力于推广精细TACE,推动TACE治疗规范化,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为治疗目标。”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颜志平说,精细TACE要求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治疗目标,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密切随访,做到全程管理。
为给患者更舒适的治疗体验、力推快速康复,介入专家们还“另辟蹊径”,推动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治疗。原来,以往TACE治疗是从大腿根部股动脉穿刺引入导管,患者术后往往要在病床上躺一夜才能下床,颜志平主任团队在国内率先广泛开展经桡动脉入路TACE治疗,即通过手腕区域的桡动脉穿刺引入导管,术后患者可即刻下床活动,舒适度大大提高。由此也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降低致命性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进一步赋能介入治疗的快速康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表示,中山医院在国内率先开拓介入放射医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独立的介入科病房,中山医院介入科的首任主任是我国介入放射学的奠基人之一林贵教授。经三代人不懈努力,目前中山医院介入科已成为国家教育部、卫健委临床重点学科,上海市卫健委重点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近年来,在肝癌介入治疗方面更是取得不少突破性成绩。
在肝癌介入治疗领域,2008年,颜志平主任在国内外介入领域首先提出“血管内近程放射治疗门脉癌栓”理念,获国家专利3项,其领衔团队推进的碘-125粒子条联合门静脉支架腔内治疗门静脉癌栓,取得显著疗效,合并门脉主干癌栓患者的生存期从2.7-4.0个月延长至11.7个月,使我国门静脉癌栓治疗跃居世界先进水平。在一系列临床研究基础上,2020年中山介入团队提出了能满足肝癌门静脉癌栓临床介入诊疗需要的分型方法——“上海中山介入分型”,有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使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据悉,今年是我国介入放射学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林贵教授逝世30周年。中山医院党委书记汪昕在致辞中深切缅怀林贵教授,他说:“林贵教授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林教授一边积极开展介入临床工作,一边致力于培养新一代介入医师。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为我国介入放射学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林贵等老一辈专家的倡导和努力下,《介入放射学杂志》于1992年创刊,至今已历经30年,成为我国介入放射学领域重要的核心期刊。大会举行林贵教授逝世30周年和《介入放射学杂志》创刊30周年纪念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