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一家三口走上“浦江创新论坛·女科学家峰会”的论坛,开始了一场特殊的圆桌会议。
他们是著名遗传学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溢滔,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终身教授黄淑帧,以及他们的女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曾凡一。
女科学家峰会上的遗传学一家人圆桌会议 上海市科委 供图
曾凡一在主持这场圆桌会议时说:“把我们的客厅、我们的办公室搬上这个舞台,欢迎大家一起聊聊‘绿色、传承、融合’。”
对于传承,曾溢滔说,传承是一代代传的,传的不单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理念。
“我学遗传学是因为我的导师的传承,1956年我看到教授的发言,就在高中二年级时写了一封信给教授,仅仅谈了个人的想法,教授马上回信,希望我去复旦读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
但是1957年,复旦大学没在广东招生,教授得到了当时上海高教局的支持,让广东把高考考卷封存寄到上海批阅,曾溢滔因此进了复旦大学,这使他深深感觉到,要给曾凡一什么——就是做科学,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在任何压力下都坚持真理的精神。
对于如何培养新一代科学家,妈妈黄淑帧也有话说。
黄淑帧说,很多人经常问你怎么培养你的女儿的,“我觉得女儿是国家培养的、人民培养的、老师培养的,但父母也有责任,也有应该做的事情。”
在黄淑帧看来,她尊重小孩,听她的意见,这就是平等的关系、朋友的关系,比较和谐。
黄淑帧说,家长不应该制造一条路让孩子去走,应该给孩子的脑子有空的地方,不要急,将来她会逐渐填满。
黄淑帧夫妻俩的观点就是让孩子自由发展,做父母的在旁边看、发现和引导她应该走什么路,哪里是她的亮点,这样更好,因为从遗传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四岁的时候,曾凡一提出想学钢琴,父母找她认真谈了谈,要学到底,不能学一会儿不学了,从而培养她的意志力。
黄淑帧说,当时家里很穷,买不起钢琴,就拿个硬纸板把钢琴画上去,谱子买不到,丈夫用五只圆珠笔绑起来画就是五线谱,自己则画上高音低音,女儿第一首弹的是《我爱北京天安门》。
“就这样在纸上弹琴,后来经济好了点,买了风琴,直到后来买了小钢琴。”黄淑帧说,从小就告诉女儿,没有条件,是可以创造条件的。
对于男女性别教育上,曾凡一说,父母从来没有和自己强调过“女性概念”,也没有说因为是女性可以不做什么事情,或者只做一两件事情,而是要学会做十件事情,“对于女性的定位和男性的定位在我们家里是模糊的。所以我觉得从职业、专业、生活来讲,女性男性是非常平等的。”
黄淑帧说,从基因角度讲,男的和女的就是不同,但是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表达和好处,应该采取的态度是融合、宽容、合作,互相敬仰、敬佩,然后合作起来,这样可能会更好。
最后,曾溢滔表示,很荣幸能出席首届女科学家峰会,“我要说的是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让我们为伟大的女性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