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以来,北京累计报告28例新冠肺炎感染者,涉及8个区。根据多起疫情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来源均为京外。
输入风险客观存在,但风险程度最终取决于我们的应对态度。令人心安的是,绝大多数人一如既往配合支持防疫举措,一起为筑牢城市防护网贡献了坚实力量。比如,通州区新增的一例无症状感染者在返京后及时向社区报备,自觉执行居家隔离政策,未外出参加社会活动,有效降低了社区传播风险。这种良好的防护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值得点赞。然而,也有个别人在反复强调下,仍不能严格完成“规定动作”。此前就有感染者抵京当日即乘公共交通工具到餐馆与朋友聚餐,且到访商场、游泳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如此“放飞”也导致引发了本土关联病例。
祸患常积于忽微,上述案例的鲜明对比也再次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必须看到,当前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环京省市病例仍在增加。而随着暑期结束,中秋、国庆假期又将接续开启,输入性、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加大。任何心存侥幸、心不在焉之举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情况。以更大视野来看,经历多轮抗疫的我们更应当意识到,病毒一旦扩散传播,就会给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影响,反之,只要掌握应对疫情的主动权,整个社会就有了安全稳定的基本盘。因此,无论是出于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还是维护平稳安定的城市生活,都需要大家继续将疫情风险重视起来,将防控举措落实下去。
疫情防控具有典型的“短板效应”,只有各方尽责、环环相扣,才能形成应有的速度和力度。面对输入性疫情这个当前防控的最大风险,各企事业单位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督促差旅出游人员如实报告、依规行事;社区要筑牢疫情防控第一线,严格落实扫码、测温、登记、查验核酸阴性证明等常规措施。每位市民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义务所在。坚持不去7日内出现本土疫情的县(市、区、旗),抵京7日内不聚餐、不聚会、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未出之前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多一些提前防范,少一些满不在乎;多一些耐心坚持,少一些麻痹大意。人人行动、彼此支持,我们一定可以筑牢守护家园的堤坝。
作者:关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