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期肝癌治疗前景如何?《自然综述》发表仁济医院肝癌研究长篇述评
11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覃文新和王存团队在《自然综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发表长篇述评,总结了当前进展期肝癌临床治疗及临床前研究最新进展,对肝癌研究的瓶颈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见解和思考。肝癌是一种多基因参与、多因素介导、病理机制复杂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一项统计显示,2020年全球新增肝癌约90.6万例,死亡83万例,其中约50%病例发生在我国。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肝母细胞瘤等,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约占肝癌患者的85%-90%。对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和肝移植是有效治疗手段。由于肝癌早期诊断困难、病情进展快,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对这部分患者,系统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目前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进展期肝癌一线疗法包括Sorafenib(索拉非尼)、Lenvatinib(乐伐替尼)和Atezolizumab(PD-L1抑制剂)与Bevacizumab(血管生成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值得一提的是,与Sorafenib单药治疗相比,Atezolizumab与Bevacizumab的联合治疗可显著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患者的总体反应率可达到27.3%,中位总生存期达到近20个月。除FDA批准的疗法,近些年来还有许多新的肝癌疗法正在临床试验中。这些新疗法主要分成三类: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联合治疗策略等。覃文新和王存团队对进展期肝癌联合治疗策略进行了深入阐述,将其分为五类:基于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基于免疫药物的联合治疗、免疫药物与血管生成抑制剂的联合、免疫药物与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的联合以及免疫药物与其它药物的联合,通过全面总结针对这些疗法的临床试验,描绘了一幅进展期肝癌系统治疗的“全景图谱”。
肝癌联合治疗策略文章又进一步分析了进展期肝癌系统治疗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潜在机遇。目前,肝癌系统性治疗缺乏有效生物标志物。覃文新和王存团队分别总结了针对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潜在候选标志物,并讨论了针对肝癌高频突变(如TERT启动子、TP53、CTNNB1等)的潜在干预策略。文章还介绍了肝癌治疗中尚处在概念阶段的治疗理念,如One-two punch(分步式治疗策略)、Synthetic lethality(合成致死)等,这些新的治疗理念将有助于加深对肝癌治疗的理解,开辟新的潜在治疗策略。本文是近两年该团队在肝癌研究领域发表于《自然综述》杂志的第二篇长篇述评。2021年,覃文新团队以Exploring liver cancer biology through functional genetic screens为题,在《自然综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发表长篇述评,总结了功能基因筛选技术在肝癌研究中的应用。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覃文新研究员、王存研究员,荷兰癌症研究所René Bernards教授,美国麻省总医院癌症研究中心和上海嘉会国际肿瘤中心朱秀轩(Andrew X. Zhu)教授为述评通讯作者,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杨晨和张海林博士为本文第一作者。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