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常见疾病

运动对肿瘤患者的好处 运动对癌症的作用如何增强“抗癌力”?运动对肿瘤患者有益!

常驻编辑 常见疾病 2022-11-22
71122_p27.jpg已有大量研究证明,适度地运动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以及抑郁、焦虑情绪,增加心肺功能、改善免疫系统,提高抗病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以往大家对运动对肿瘤的益处并不十分了解,加上患上肿瘤之后,一些人会对运动产生恐惧、抵触的心理,认为自己应该以“休息”为主,放弃运动。但与大家朴素的认知相反,运动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精神面貌,还能促进疾病的预后。对于不同的肿瘤,我们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OSX拜客生活常识网

适度“动起来”助益治疗康复过程

癌因性疲乏广泛地存在于肿瘤患者中,它包含了身体、情绪和认知方面的疲乏。这与恶性肿瘤或是其治疗有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深刻、持久的影响。也因此,肿瘤患者的运动,不以增肌、减脂为目的,而是协助改善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治疗和恢复,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那么,肿瘤患者怎么运动?要设立一个怎样的运动目标?有些患者告诉医生,他规定自己每天走上一小时,甚至有人要拿计步器,走上五万步。这种运动目标合理吗?其实,在肿瘤康复或者治疗过程中,大家应该根据自己每天的体力状态适度运动,量力而行,做到身体微微出汗,消耗掉六、七成左右的体力就可以了。因此,无需硬性规定一个具体的量,更不要让体力透支,甚至运动到精疲力竭的程度。其实运动的方式有很多,不要局限于跑步、做器械,慢走、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甚至有时与家人外出去买菜,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同样也能够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和家人在一起,通过适度的运动达到身心的愉悦。从这个方面来说,运动不仅有助于肿瘤的康复,也能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总之,运动要循序渐进,不用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地建立一个常态的运动习惯。OSX拜客生活常识网

不同肿瘤患者可有针对性锻炼项目

肿瘤患者可以选择哪些运动种类,采取哪种频率和强度?我们认为,总的来说,肿瘤患者以和缓的运动为主。对于患有不同肿瘤的病人,应充分考虑到疾病与治疗影响,区别对待。例如,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要加强胸部运动锻炼,来改善呼吸功能;乳腺癌根治术后,要加强上肢的活动;对于局部截肢或伴有脑血管病的患者,还应配合相应的局部运动和功能锻炼等。一般来说,肿瘤患者的运动应循序渐进,在运动锻炼开始时,运动量要小,随着病人机体功能的改善,运动量可逐渐加大。达到应有的强度后,就可以维持在此水平上坚持锻炼,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切忌不可突然加大或无限加大运动量,以免发生副作用。在感到非常疲劳或疲倦的时候,应及时休息,不要做超出自己体力耐受之外的运动。适当地保存体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抗癌治疗。运动对肿瘤的康复有一定效果,但也并非一日之功,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各人情况不同,可咨询医生后具体选择。总体来说:运动频率:每次连续运动20-30分钟,体力不佳者中间可休息3-5分钟;每周3-5次;运动方式:有氧运动为主,辅助以耐力及力量训练;运动强度:低强度和中强度为宜;推荐运动:快走、慢跑、瑜伽、太极拳、健美操、游泳等。OSX拜客生活常识网

肿瘤患者运动前的安全须知运动环境

1、选择平坦开阔、有新鲜流通空气及安全设施的场所,例如公园、健身房等,注意避免如下雨、路面不平整等危险因素,防止跌倒的发生。2、若有免疫力下降的情况,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场所锻炼,外出时请戴好口罩,做好自身防护,避免交叉感染。OSX拜客生活常识网

运动注意事项

不同患者的运动注意事项各不相同,应注意咨询医生,避免不安全情况发生。1、有骨折高危风险的病人、骨肿瘤或骨转移、血小板降低的患者应避免有肢体碰触的运动。2、有心肺功能疾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应避免过度运动。3、有共济失调、头晕和外周神经感觉障碍的患者,要避免需要共济平衡的运动及自由重量级的抗阻运动。4、有造口的患者,妇科肿瘤的患者,腹部、腹股沟或下肢有炎症的患者,在参加举重的运动前必须得到专业医生的许可。5、对于有PICC导管、造口的患者,要避开一些手臂拉伸和腹部核心的一些运动项目。6、有严重贫血的患者必须咨询医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才可锻炼。最后,出现任何不适,都应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比如体温异常升高、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白细胞低于正常值、病情复发等。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