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养胃的方法 日常养胃六招轻松拥有健康胃

常驻编辑 健康常识 2021-07-09 养胃

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现在许多人的肠胃都不太健康,忙碌的上班,忙碌的生活,忙忙碌碌却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小编整理了日常养胃的方法,赶紧看一看吧!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何养胃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叩齿法: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牙齿功能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要健脾胃必须保护好牙齿。叩齿法非常简单实用:你只需摒除杂念,全身放松,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律地互相轻轻叩击36次即可。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自我按摩操: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每天晚餐1小时,一套简单的自我按摩操能有效帮你缓解难受。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STEp1:首先坐下,双手握脚板,将双脚收至腹部前方。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STEp2:维持这个姿势慢慢后躺。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STEp3:腹部用力,双手尽可能紧握脚板,背部往前后方向滚动。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注意:适可而止,小心颈部扭伤。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倒立放松健胃法: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平躺,从脚底→脚跟→小腿后面→两腿弯→大腿后面→腰部→背部→后颈,依次支撑起身体,保持5秒后,缓慢放下。每日可做2~3个循环。呼吸以自然为主,也可采用腹式呼吸。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气动按摩: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们平时的呼吸方法都属于胸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法并不能大量地吸入新鲜的空气。若使用腹式呼吸,可以凭借吸入的气体鼓起腹部,腹肌的收缩和放松就是一种良好的按摩,可促进胃腹运动,改变消化机能。且腹式呼吸法扩大了血液含氧量,让肌体变被动为主动地排除人体废物。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腹式呼吸按摩的方法: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平躺在床上进行,吸气时要尽量深吸气,用力让腹部、肺部充满气,但不能停止,还要尽力吸气,当腹部无法再吸入空气时屏息3—5秒左右的时间,再将腹部和肺部的气缓缓吐出,吐气过程不能少于8秒钟。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手动按摩: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用一只手的掌心贴附肚脐,另一只手叠在上面,顺时针方向以画陀螺的方式柔和地边按边摩擦,由肚脐逐渐均匀画圈至全腹,约80—100下,再倒回到肚脐,再按摩80—100下。可双手交换,逆时针方向以同样的方式再按摩一遍。腹部按摩能改善肠胃功能,让肠胃受到负载压力,如果长期坚持,肠胃排泄也能有所改善。建议在晚上上床后按摩,按摩时,既不要空腹也不要胀肚。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养胃妙招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4.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5.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6.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怎么养胃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7.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8.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9.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10.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1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结语:春季所有动植物都渐渐“苏醒”,我们人的胃也到了“苏醒”的时刻,这个时候是胃部最活跃也是最易脾胃不调的时刻,平时一定更要注意保养哦!oyt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喝粥到底能不能养胃?
  • 什么样的茶养胃呢
  • 应该怎样养胃好呢
  • 有没有可以养胃的茶叶?
  • 有什么能够养胃的茶?
  • 喝什么茶养胃
  • 养胃效果最佳的7种食物
  • 想养胃?别再吃这些食物了!
  • 饮食养胃需要注意的禁忌
  • 这些食物有养胃功效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