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汤和创始人王河津:制药工人必须是仁者工匠!
大爱为仁,善心为药。吉田汤和创始人王河金进入中医行业33年后,始终坚持尽力保护患者健康的精神,视自己为一名普通的“药师”。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询问病人的症结所在,认真对待处方,把自己的“心”交给病人。
(吉田汤和创始人王和进)
为家人走上“药工”之路
王河津进入中药行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偶然性,充满温情和坚定的理由。他小时候总喜欢跑到自己家门前的中药店里,好奇地盯着一瓶瓶罐罐的中药,手里拿着玩。“我从小就对中医非常感兴趣。那些人参、鹿茸、当归,都是我爱研究的‘宝贝’。”王河津回忆道。
上世纪90年代,本该进入电子行业的王河金,因为和他一起长大的爷爷奶奶生病,萌生了进入医疗行业的想法。“我爷爷当时是胃癌,我奶奶是中风偏瘫。这件事对我打击太大了。从那以后,我觉得没有健康,一切都是虚无。”
我听说当时我的家乡有一位著名的中医。王河津一开始带着尝试的心态寻求这位中医的帮助,让他感受到了中医诊疗的魅力。“上个世纪,大家都以为只有大医院才能治疗癌症等重大疾病。然而在我学医的启蒙阶段,问爷爷奶奶、吃药的过程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一下子让我大开眼界。因为这个原因,爷爷奶奶的生活持续了好几年,这也让我坚定了成为一名中医的理想。"
“人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健康,你可能无法从事高尚的职业。”在家人的反对下,19岁的王河金带着送健康给大众的理想,踏上了漫长的学医之路。抱着这个志向,他以仁爱之心,秉承工匠精神,定下了成为一名优秀“药工”的目标。
仁心仁术以厚德“制药”
“做‘药事工作者’就是以责任为头,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对患者负责,为他们选药,选对药。”王河金说,他创办集天汤和的初衷和信念,就是让中医药理念深入大众生活,用爱心为世界传播健康和温暖。
“然而,中药价格昂贵,普通人买不起。所以,我也希望找到一种便宜有效的药。”王河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药学工作者”,更重要的是为大多数人解决用药难的问题,让更多的普通人受益。他带领团队翻遍中医书籍,凭借所学,探寻“中医之海”中的“宝藏”.
“当我看到桦褐孔菌的成分报告时,我明白了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药。”王河金兴奋地与团队分享了这一发现。虽然它是一种“冷门药材”,没有被列入中医典籍,但王和金坚信它会成为拯救生命的“火种”。确定目标后,团队致力于桦褐孔菌的研究,历时20多年。
桦褐孔菌会用于治疗吗,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吗?每天,王河金都会面对这些不熟悉这种药又犹豫不决的患者,他总会拿出吉田汤和团队的研究报告,讲解桦褐孔菌的性质和味道,以及与野山参的配伍,耐心地告诉患者及家属:“20多年来,我潜心研究这种药,希望真的能送你一份健康的。如果你是我的家人,我建议你这样做。”
就是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让患者明白了医生的诚意,觉得王河津真的把他们当亲人了。在王河津看来,取得患者的信任,也是他作为中医的职责。“药店开的每一张处方都要经过我的严格把关,不能缺钱,不能配方出错。一段时间后,我会回到患者身边,观察他们服药后的反应和效果。”王和金认为,患者如果真心付出,肯定会有感觉。
真诚奉献诠释“药工”精诚
努力工作,你就会收获。他从一个偶然转行的小中医变成了知名的“好药师”,从一个勤奋的“吃药工”变成了博士生的“好导师”。30多年来,王河津把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医事业。如今,他为吉田汤和打造了一支精锐的医疗团队,使桦褐孔菌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并以桦褐孔菌为主要原料创造了新的中药食品和新的中药饮片,打造了吉田汤和的“金字招牌”。然而,王河津仍然将自己定义为“普通药剂师”
“这些年来,我变得越来越忙,因为我心里有对病人的责任,以至于我无法停止前进。”王河金带领团队,看到了无数患者眼中的“希望之光”
,用真诚和爱让生命得以延续。王河金说,前两年他曾经接诊过一位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很有绘画的天赋,但是年纪轻轻就得了癌症,父母也都是残疾人,没有负担沉重医疗费的实力。在听说这件事后,王河金立即作出决定,发动吉天合堂的医生团队为小伙子捐款,他还亲自为小伙子问诊抓药,夜以继日的忙碌,只为那年轻的生命抓住更多一点的希望。
“我在给这位小伙子的药方中也加入了桦褐孔菌的成分,实践证明,好的药方就是可以挽救人的生命。现在,他恢复得非常好,也从事他喜爱的美术工作,每年都给我送衣服还有他亲自画的画。看到他重新焕发青春力量的样子,我觉得自己的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治病救人本就是我作为一名‘药工’的职责和使命。”提起这位小伙子,王河金的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踏踏实实地做人,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为病人解除痛苦,努力做一名合格的“药工”,这是王河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他没有气势豪迈的语言,但在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的奉献中,真真切切地体现了作为一名中药匠人最高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