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医生霍永兴:中医治肿瘤,宜扶正气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委员、云南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肿瘤首席专家霍永兴中医肿瘤临床实践经验40余载,在立足传承精华的同时,致力于守正创新,其在中医肿瘤治疗上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之一,就是与同道们在挖掘、整理历代抗癌名方并结合临床实践予以验证补充的基础上,形成了创新性的中医肿瘤“扶正祛邪•抗癌消瘤体系”。
该疗法打破了传统治疗仅仅以消除肿瘤为目标的局限性,从整体出发围剿癌细胞,“扶正而不恋邪”“袪邪而不伤正”,克服了传统疗法治疗后肿瘤仍然转移复发的不足,大幅降低了肿瘤治疗后转移和复发机率,被业界公认为中医药治癌史上的一次可喜突破,自临床应用以来,已成功救治了众多濒危患者。霍永兴在“扶正祛邪•抗癌消瘤体系”指导下,采用”扶正气“与”破结聚“并举的方法治疗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获得满意效果,受到患者欢迎与业界肯定。
扶正气的目的,是激发患者自身抗癌能力
霍永兴主任认为,在肿瘤的发病中,正气亏损,正不胜邪是发病基础;而癌发之后,癌损正气,正气更虚不敌癌邪,是导致癌瘤扩散转移的重要因素,故而中医治疗癌症要将补虚扶正即扶持正气放在整体论治的重要位置。扶正就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其稳定性,进而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癌能力,充分发挥正气在抗癌、防止癌细胞转移中的基础性作用。
扶正应贯穿于中医肿瘤治疗全过程,尤其是以下3个阶段:
一是放化疗期间。化疗、放疗是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积极有效的方法,但化放疗,尤其是化疗是把双刃剑,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损伤正气、摧残免疫,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往往使有些体虚患者不得不中断化疗,也可使有些患者从此正气虚败,病重难返。化疗期间患者最为痛苦的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等胃肠道反应,这是化疗伤胃、胃失纳降的表现。化疗后或化疗间隙的治疗要坚守益气养阴兼和降胃气,以对抗化疗损伤气阴、伤胃碍脾、白细胞降低的副作用。放疗伤阴亦耗气,并导致放疗部位组织损伤,此时进行养阴益气、补脾胃兼养血润燥调治,可获得良好效果。
二是肿瘤晚期阶段。这个阶段患者脏腑虚衰,往往到了气血阴阳俱败的境地,随着癌瘤肆虐扩散,此时应补虚培本与泻实治标相兼,前者当以补脾肾、支持体力、促进纳谷为主;后者应以调整脏腑功能、消除邪实内蓄为要,目的在于减轻病人虚衰、胀满、疼痛等痛苦,延长生命。
三是手术后。肿瘤手术伤气伤血,所以术后应予以扶正补虚辅助治疗,以加快患者元气恢复,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为下一步的放化疗创造条件。另外术后还会出现一些消化道不良反应,如纳差、腹胀等。应用马叮啉等胃动力药往往效果不太好,而使用中药则可以明显缓解症状。
破结聚,旨在抑制癌瘤发展
霍永兴主任指出,所谓破结聚就是局部抗癌。扶正与祛邪并举是中医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所以肿瘤疗既要扶正气、调脏腑,整体调治;也要选配破结聚、抗癌瘤的药方。破结聚应做好以下3件事:
一是正确选配抗癌中草药。选配中草药当以癌瘤部位、癌结特征、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及临床经验为依据。如:食道癌当选配解毒散结抗癌药;肺癌当选配解毒化痰抗癌药;胃癌当选配解毒破结抗癌药;肠癌当选配破泄痰湿毒之聚的抗癌药;肝癌、胆胰癌当选配清热解毒、通络之抗癌药;宫颈癌毒瘀湿结聚,当选配解毒通络抗癌药。等等。
二是重在破毒邪瘀结。毒邪瘀结为癌变之祸首,邪盛为毒,邪烈为毒,所以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大部分属于清热解毒类药,以毒攻毒类的有毒性的中药,再就是软坚散结药、虫类搜剔通络破结药。
三是及时更换药方。长期使用某味抗癌中草药,容易产生耐药性,或是导致不可知的毒性蓄积,所以在癌症治疗过程中,要及时更换抗癌用药。
扶正气、破结聚并举,才能抑癌保命
扶正气的目的是补虚、扶正、培本,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调整人体阴阳、协调五脏安和,消除体内致癌的环境因素,使癌细胞发生递转,为抗癌、治癌创造有利条件。而破结聚的宗旨则是软坚散结,解毒消癌,活血化瘀,祛痰化湿,祛逐邪毒,以祛除病邪,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控制和消散癌块,最终达到邪去正安、治病留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