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逊青少年健康指数白皮书
耐力素质与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机能密切相关。依据不同年龄,通过测试400米跑(或50米×8往返跑,11-12岁男女生)、800米跑(13-22岁女生)、1000米跑(13-22岁男生)成绩反映耐力素质。《调研》显示,2019-2021年,各年龄组男女学生的成绩逐年下降。《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学生耐力素质不及格率在10%-14%,2020年学生耐力素质的不及格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比例在10.64%-12.84%;总体合格率,大学好于高中,高中好于初中。其中,大学生耐力素质优秀率最低。总体上,2019年以来的三年,反映耐力素质的各项测试指标成绩没有明显改善。
柔韧素质与关节周围韧带、肌腱、肌肉等软组织的伸展性有关。通过测试坐位体前屈成绩,反映人体的柔韧素质。《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学生总体坐位体前屈的优秀率为27.75%,及格以上比率为97.31%;2020年,学生总体坐位体前屈的优秀率为28.21%,及格以上比率为97.40%。不同学段学生坐位体前屈比较表明,其优秀率以大学最好,其次为小学和初中,最次为高中。2021年,各学段学生及格以上比率均在96%以上,是学生所有素质中成绩最好的指标。
6、血压调节机能不良比较普遍
血压调节能力反映人的自律神经系统机能,是身体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血压调节能力差,容易引起体位改变性晕眩、晕倒现象。国内对此研究少见。2019年和2020年,派逊组织对南京市部分中小学学生进行了“体位血压反射”的测试。研究显示,从整体上看,南京市中小学生血压调节不良率在60%以上。两次调查显示,青少年群体血压调节不良率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是呈现波动性变动,普遍表现出血压调节能力不良的现象。
二、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分析
从全世界范围看,青少年一代体质健康水平,特别是体能素质的下降倾向不仅仅中国独有,许多国家都遇到相似的情况。特别是进入20世纪50年代,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共同面对的难题,如何增强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也随之成为世界性课题。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近三年加速下滑趋势也表现出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相背离的现象,这同样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为探讨影响青少年体育健康的原因,派逊也进行了调研。
1、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的重大改变,导致了体力活动的明显减少,加速了人类机能的退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也随之下降。
居住环境的改善,交通的便利,限制了青少年的活动空间,减少了青少年户外活动的时间。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城市建设中高层公寓式和农村城镇化聚集定居形式的推进,客观上限制了居住者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方式,大大减少了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同时,交通日益发达,出行方式的多元化、现代化,也导致了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的体力节省化,大大减少了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自然运动刺激。
西方快餐文化盛行,过多高能量物质的摄入,导致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直接引发青少年肥胖症的增加。近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科学的平衡膳食结构没有建立,洋快餐的误导,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成为青少年食物的主要成分,加上活动量和活动强度的减少,近十年来,过剩性营养不良是导致青少年肥胖不断增加的最重要原因。北京大学季成叶教授研究指出:在中国,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流行率越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已接近发达国家(美国除外)水平。
2、以过度保护为特征的隔代教养方式,剥夺了促进青少年儿童自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运动刺激;网络时代,以久坐不动为特征的静态休闲方式,阻碍了青少年获得持久的、足够的运动乐趣并以此为基础的经常性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
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趋势,日本著名学者小泉英明等脑科学家试图从神经系统机能发展的角度来揭示其规律和机制。脑科学研究认为,儿童早期的“运动刺激缺乏”和随后的“运动刺激不当”是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重要的生理原因。研究认为,如果青少年儿童在婴幼儿期间缺乏运动刺激或刺激不当,就将导致大脑因刺激不够,相应的神经系统机能得不到自然成长,以此为基础的人的生长发育及其表现出来的体质健康也随之遭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