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有一种症状叫“消渴”,常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以及尿有甜味,与西医谓之“糖尿病”相差无二。
这种消渴的病因,无外乎阴虚内热,病因很多,有的先天禀赋不足,就像一些一型糖尿病,有的则是情志失调,长期的情志刺激导致的阴虚。

有的则是劳欲过度,房劳过度引起虚火内生。最后则是最常见的,因为饮食失节,喜欢吃肥甘、辛辣、刺激的食物出现的消渴,正如大部分的二型糖尿病。

《素问·奇病论》中有说到:肥者令人发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指的就是脾胃受损,积热内蕴,化燥伤津,进而发为消渴。无论病因如何,中医始终秉持着对症下药的观点,将消渴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三种。

上消主要为肺热津伤证,症状主要表现为口渴,口干舌燥比较多,同时尿多,烦热多汗,舌边舌尖发红,苔薄黄。
这种肺热津伤证,可以用消渴方、玉泉丸、二冬汤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主。

中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胃热炽盛,常表现为多食、容易饥饿,大便干燥,口渴,尿多,身体消瘦,苔黄,脉滑实有力。这种是由于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可以用玉女煎、增液承气汤、白虎加人参汤等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还有一种中消是气阴亏虚,表现为大便溏薄,饮食减少,饮水量多,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身体瘦弱,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可以用七味白术散加减,以健脾益气,养阴生津为主。

下消常见肾阴亏虚证,表现为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液发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这种属于肾阴亏虚,肾失固摄,可以用⑥味地黄W加减就可以了,也可以用生脉饮加味。

最后还有一种下消,属于阴阳两虚证,症状表现为小便特别频繁,甚至喝一杯水就要去上一次厕所,尿液浑浊如膏,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发冷,男性阳具不起,女性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这种就属于阴虚日久,阴损及阳,肾阳衰微,肾失固摄,可以用金贵肾气W加减,来滋阴温阳,固涩益肾。

最后总结一下,上消主要表现为口干口渴严重,中消往往带着饭量和大便的改变,下消和尿液的变化十分密切。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我是@脾胃养生找老张,关注我,用中医知识教你健康养生。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一起交流,一同进步。
#清风计划##超能健康团##健康科普排位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