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的发明方便了人类生活,而难降解的塑料产生的微小碎片——“微塑料”却给人类带来了麻烦。近日在维也纳学会上发布的研究显示,微塑料确实存在于人体内部,而且多达9种。

对于参加该研究的8位实验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在这8名志愿者身体中都存在着。同时,其粪便样本被检测到大小不等的9种微塑料。菲利普·施沃布尔——该研究的胃肠病专家认为,全球人口中约有50%的人体内含有微塑料,可见这并非骇人听闻。
微塑料的危害

医学家证实,微塑料的长时间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海洋生物的肝和生殖系统。反观微塑料颗粒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具体的事例就可以说明问题。

由生活经验可知,在尼龙或者聚酯纤维材料加工厂的工人肺部功能较常人更差。这是因为,大气中的微纤维对人体肺部的“依赖性”极强,一旦经呼吸道吸入便寄居下来。而这些有害纤维会影响肺部的容量,长期的刺激作用也会诱发癌症。

之前的一些实验表明,微塑料对人体并未构成太大的威胁,这得益于其体积够大。因此,未经分解作用的微塑料即使进入到了人体,对器官的危害也可以忽略不计。然而,有科学家警告,小的微塑料能损伤消化系统的免疫功能,体积最小的则可以进入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部。

伦敦国王学院的两位教授表示,人体循环系统能够吸纳较小的微塑料微粒,并且其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达到一定浓度后会损伤甚至杀死人体细胞。大体积微塑料在人体留下相关的化学污染经过累积会损伤人体组织,人类并不能完全对大体积微塑料放心。
广泛的微塑料污染源

经上述实验发现,人体内含有多种不同的微塑料聚合物,这反映了污染来源之广泛。生活中,衣物清洗以及洗面奶,沐浴露的排放都让塑料微粒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水循环。而这些塑料垃圾“漂洋过海”,通过海水、海洋生物以及阳光的共同作用,形成微塑料。
一.微塑料重灾区——青口

有人预测,“经常吃贝类的人每年可吃进1.1万片微塑料”。人类餐桌上的海鲜大多含有微塑料,备受青睐的青口则在英国被调查出含有多种微塑料颗粒,并且每10克青口中约含有6个微塑料颗粒,野生青口微塑料的含量更高。由此可见,青口还是少吃为妙。
二.微塑料频发区——瓶装水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对全球知名品牌的瓶装水进行检测,高达93%的样本带有塑料微粒。另外,该领域的学者还发现德国的蜂蜜微塑料含量为每千克400个,啤酒中每升高达150个。
面对微塑料,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

对于普通大众,我们可以少使用塑料制品,努力寻找塑料替代品。例如,商场购物自行备上购物布袋,避免使用塑料吸管,少点外卖等等。抵御微塑料污染是一场有益于全民的事情,受益的终将是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