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研究生毕业后“违约”辞职,医院起诉索要违约金34万元

关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合同书》约定内容的效力问题。该合同书中关于三倍偿还工资、福利待遇及学费的约定虽未表述为违约金,但其性质和违约金一致,而且医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该合同合法有效,并要求李医生给付违约金34万余元,因此就涉及了违约金的约定是否合法的问题。目前我国在劳动人事用工领域只有以下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一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而且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二是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除此之外,约定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的都于法无据。本案中,李医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并不是医院为其提供的专项培训,因此他们之间签订的《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合同》中关于离职必须三倍偿还医院承担的工资、福利待遇及学费等内容的约定与目前的法律规定不符,这些约定被二审法院认定为部分无效。

劳动人事争议也是医疗机构管理中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医疗机构的劳动人事争议呈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公立医院尤为突出。对医生而言,要加强诚信意识,在与医院签订服务年限约定后,要自觉按约履行,以免带来不必要的诉争;对医疗机构来讲,劳动(聘用)合同的约定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吸引人才的同时更应当从完善医院的各项制度管理做起,而不能仅靠一纸合同的约束。
(本文系医法汇原创,根据真实案例改编,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均采用化名)
推荐阅读
☞患者被狗咬伤后死于狂犬病,家属向首诊医院索赔100万丨医法汇
☞进修医生离职被索赔8万,服务期未满是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