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女人的一生,结婚生子、教子育子,把孩子精心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懂得感恩、善心善行且有一技之长和生活能力很强的人,是一种别样的人生风景:家里总是充满欢歌笑语,人生路上阳光明媚,福报源源不断。
下面说说三个女人把培养孩子当人生的事业,最后有着别样风景的故事。
1、王大夫三个孩子,个个优秀
王姐是我以前工作单位的主治医师,业务能力强、性格也好,从来不会炫耀自己。她是少数民族,养育了三个孩子,一女俩男,真是遗传基因好,个个聪明伶俐、出类拔萃。
大儿子16岁就被中科院破格录取,女儿以绝对优势考上清华,小儿子也被保送到北大。她说,这三个孩子并没有让她操多少心,是孩子们自己努力拼搏的结果。
但同行都知道,这“功劳”其实还是归功于她。
王大夫除了工作精益求精之外,她从来不参加任何同学朋友的聚会。她和老公都是医生,老公是副院长,平时俩人都很忙,各忙各的。
她说,教育孩子你得以身作则,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和老公每天回家吃完了饭都是各自捧着一本书看,业务方面的书籍,当大夫也要经常学习提高啊,因为临床上总会遇到各种未知的难题”。她接着说:我们业余时间互不干扰看书已经成为了“家风”,多少年来如一日。或许是潜移默化吧,我这几个孩子都爱看书学习,家里五个人有时候感觉“就像没有人一样”。在家里,恐怕最多的东西就是书了。
我去过她家几次,还真是这样的,家里到处都是书,不过摆放有序,有两个大书柜,看起来就像一个家庭图书馆,一进门就能闻到各种书香味儿。
2、他出身贫寒家庭,但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下乡的那个地方叫黄泥川,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基本情况了。这里村民民风淳朴,但没多少人有文化,不过家家都很重视孩子的读书教育。
班里有一个孩子家里很穷,一年四季只穿着一双破了好几个洞的黄胶鞋,但是他读书最刻苦,在学校里名列前茅。
夏天家访时我去了他的家。这是一个困难但看起来挺干净的家,他母亲看见我很亲切,在院子摘了两根黄瓜给我吃,说老师快吃吧,很脆、还解渴。然后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让孩子多读书,砸锅卖铁也要培养他上高中。果不其然,后来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听说他考取了某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个很有出息的人。
有一次不经意间我在城里遇到他,是他先认出来我,问我“老师你不认得我了?”我正惊讶时,他笑了:“老师我都看见你好几次了,你变化不大”,接着他介绍自己,我才恍然大悟想起来了。他说现在母亲和他住一起呢,村里动迁了,就把母亲接到城里来享福了。
3、她觉得培养孩子不求高智商,但一定要高情商
不少孩子智商很高,但情商就不一定了。这里的情商,是要有责任心,懂得如何感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别人帮助的“滴水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