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房价和彩礼,那就更让年轻人心碎了,不知从何时起,“有车有房”成为了婚姻的基础,要是你连房子都买不起,又何谈结婚生子;相比其他因素,在我看来房子才是关键,因为很多中国人一生中最大的开支就是买房,即使在月薪只有3000的小县城,房价都能维持在7000往上,在这样一个没钱买房就没资格娶老婆的年代,没钱的人想结婚,这个难度真的太大太大。

房价如果不能下降,恐怕出生人口还得继续下跌,可能会一直跌到某个红线之后,生育率才有一定概率会出现反弹。
换句话来说,如果不能让年轻人觉得,自己可以生孩子,也能好好养育孩子,就算咱们放开34567胎都不好使,有钱的(少数)生不过来,没钱的(多数)则早早做好单身养老的准备,很多老一辈70后80后都还停留在以前的思维,一个劲地鼓励自己孩子脱单,事实是房贷这一块已经是抽干剩余财富,更别提其他的需求。
自己都过不乐乎,哪来的心思去取悦他人肩负生育后代的责任。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来看,中国结婚人数在2013年是一个拐点,从这一年开始,结婚人数连续6年下跌。

2018年,全国有1013.9万对夫妻登记结婚
2019年则只有947.1万对,少了66.8万对
2020年,登记结婚的夫妻为813.1万对,比上年少了112.9万对
大家看看,年轻人连婚都不想结了,生孩子的那当然就更少了,如果说不生孩子是年轻人的无奈之举,那么随之而来的养老金问题,恐怕也会给年轻人带来新的挑战。
当生育率达不到世代更替水平,整个社会的劳动力人口就会越来越少,这必然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同时加大财政和整个年青一代的负担,养老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的养老金采取的是“现收现支”模式,这一代人缴纳的养老金用于上一代人的养老,未来一旦年轻人不够了,这一代年轻人未来的养老金该如何解决就成了难题。

从某个角度来看,我们需要一定数量以上的年轻人来“接盘”,继续维持养老金系统的正常运作,如果我们从养老抚养比来看,现在中国基本是4个或者5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
而在20年前,还是10个人养1个老人,未来则很有可能发展为2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我们把时间调回到2016年,在这一年,就有7个省份(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青海)出现当期养老基金收不抵支。
预计到2022年,大约有半数省份的养老基金都可能收不抵支,其中个别省份累计结余耗尽风险加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企收益补贴养老金已经在推进,从央企和中央金融机构的国有资本中划拨一部分给社保基金,而养老金中央统筹制度也正落地,把养老金有富余的那些地区(共7个地区,大部分分布在南方),划拨一部分“余粮”给不够用的地区,不少网友也笑称这是“南金北调”。
至于财政补贴乃至延迟退休也都已上阵,这套组合拳的确有效,至少养老金问题在短期内不会出现什么幺蛾子。
但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这些方法能一直有效吗?
这条路到底能走多久?
如果中国不能解决少子化问题,那么到了2050年时,或许全国的养老金抚养比可能都将变成东三省现在的样子,到时候每个省都将入不敷出,如果单靠国家财政支持,这个压力不可谓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