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男子,在医院突然猝死!猝死的“求救”信号你了解多少?
前几天听到年仅29岁的自媒体网红,于海龙(泡泡龙)于3月5日在为公安机关拍摄公益反诈骗宣传视频时不幸去世的消息,让人无比震惊。
随着生活节奏及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长期超负荷工作以致身心疲惫,不堪重负。近年来猝死的病例也越来越多,特别以中年男性较为多见。
这是去年值班时的一个病例:老张属于独生子女,今年50多岁,原单位效益不好下岗后在一个小区当保安,工资每个月三千多元。他母亲八十多岁了,因脑梗长期卧床,需要人照顾,他爱人平时负责照顾老人和2岁的小孙子,日子紧巴巴还算过得去。
自从去年爱人查出肾功能衰竭,就不能劳累,每周两次的住院透析必不可少。身心疲惫加之经济压力,老张感觉天要塌了:要照顾老人,要带妻子看病透析,小孙子已经无暇照顾了交给亲家给带了。
这天一大早,安顿好老人,老张就带着妻子去医院去透析,从排队、等待,至透析结束已经下午六点多了,实在饿得慌,趁着留观的空隙老张赶紧到医院门口的面馆点了一碗面,然后就回到座位上等待。
大概二十多分钟后服务员把面端上来时发现老张睡着了,睡得很安详,叫了好几次也没有回应,拍打也没有反应,就发现情况不对赶紧拨打了110和120急救电话。
我们到达现场查看时,患者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现场给予抢救复苏,最终还是没有抢救过来。
一、什么是猝死:
(WHO)的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二、猝死的好发人群:
猝死可发生于任意年龄,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青壮年、老年人。猝死发生于平素身体健康或基本健康的人。
在青中年人群中,男性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高于女性,但在老年人中,男女无显著差异。有研究显示,冬季及晨起猝死的发生率较高。
三、猝死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1.精神因素
精神、情绪因素与猝死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情绪波动过大常会诱发心源性猝死。生活压力过大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并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痉挛的风险,诱发猝死。
2.过度劳累和长期熬夜
可导致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严重者可诱发低糖而致心源性猝死,也可由于电解质失衡导致恶性心律失常,最终导致猝死。长期熬夜会诱发心脏早搏及其他心律失常而致晕厥,若未获得及时有效地抢救,易发生猝死。
3.肥胖
肥胖人群易发生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此类人群容易引起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故肥胖也是主要诱因之一,因此控制体重势在必行。
4.抽烟喝酒
抽烟会使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3倍。抽烟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是诱发心脏病发作的扳机;长期饮酒可导致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
5.其他因素
四、如何预防猝死:
1.普通人群进行戒烟措施,可以适度规律的锻炼,健康饮食。
2.注意监测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3.存在猝死家族史的人群需要到医院进行心脏筛查。
4.存在猝死高危因素的年轻人要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
5.平日里要合理调整饮食,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及情绪稳定
6.避免过度劳累,坚持适度体育锻炼
7.有病早治,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定期体检是非常关键的,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