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东人民医院 程昌盛
肝硬化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临床上通常将肝硬化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病人通常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而当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症状则较明显,主要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两类表现,现主要介绍门脉高压引起的肝脏盗血机制。

一、肝脏盗血的基本概念
肝硬化盗血含义:所谓盗血,意思就是把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血液偷过去,这里的“小偷”指的就是门静脉交通支和脾动脉,血液原本的主人指的是肝脏。当肝脏的血液被这两个“小偷”偷走,便导致供肝血流量减少,造成肝脏营养性萎缩,从而加快肝功能丧失,引发肝衰竭和其它并发症。那为什么会让“小偷”有机可乘偷走肝脏的血液呢?是因为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反射性地将过多的血液排入其他相邻器官的血液通路中。通俗来讲,肝脏是血液回家常走的一条路,正常情况下血液都是通过这条路回家,但是当肝脏发生硬化,门静脉压力增高,相当于每天回家的路被堵住,只有通过其他小路回家,而其他小路指的就是门静脉交通支和脾动脉。
二、这两个“小偷”是怎样盗血的,机制是什么?
(1)门静脉盗血:正常的门静脉可提供75%左右的供肝血流量,主要提供营养成分和血液中需要处理的物质,称之为功能血管。随着门静脉压力升高,血液已经无法从常走的路回家,只有走小路--侧支静脉,于是闭合的侧支静脉被迫开放,产生离肝血流,通过食管胃底静脉进入奇静脉,最后汇入上腔静脉。侧支静脉还包括痔静脉、腹壁静脉、腹膜静脉。所以血液除了走食管胃底静脉这条路,还可以走另外几条路。
(2)脾动脉盗血:由于肝硬化结节挤压,导致肝动脉纤细和动脉血流减少,肝动脉阻力增大,肝动脉灌注不足,致肝组织缺氧、肝功能损害一系列表现。而腹腔干血流则进入阻力少的脾动脉,脾动脉随之增大扩张,脾脏争夺肝动脉血流。导致流经脾脏的血液增多,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这就是脾动脉盗血综合征。
三、肝硬化盗血临床诊断:
1.门静脉盗血:正常门静脉压力(PVP)5-10mmHg(7-14cmH2O);若PVP>10mmHg,并且通过内镜筛查见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则可诊断门脉盗血。门脉高压还可引起其它部位的静脉曲张,比如: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后腹膜静脉曲张、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和脾肾静脉分流,也可能有其它少见的异位静脉曲张。临床医生需要引起重视。
2.脾动脉盗血:脾动脉盗血诊断标准:脾脏肿大;脾动脉扩张,Ø>4mm或>1.5倍肝动脉口径;肝动脉口径纤细,血流缓慢,动脉期肝实质充盈延迟;脾动脉血流快,造影剂早期充盈脾实质;造影时脾静脉和门静脉动脉期早期显影。
四、肝硬化盗血治疗策略:
1.门静脉盗血处理:若患者为反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者。可行经肝门静脉胃冠静脉栓塞术、胃底静脉结扎术、经皮经肝胃冠静脉栓塞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2.脾动脉盗血处理:若患者为肝萎缩,肝功能衰退者。可行脾脏切除术、脾动脉结扎术、脾动脉主干截流术、脾脏部分栓塞术、脾脏局部消融术。接下来就分别介绍几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
脾脏切除术并脾动脉结扎术治疗效果确切,适合巨脾患者,对患者肝功能贮备要求较高,但因其为外科手术,会带来身体上的创伤;
脾动脉主干截流术为血管介入治疗,是微创手术,易操作,可重复,损伤少,反应轻,病人易耐受,对病人肝功能要求不高;
脾脏部分栓塞术也是血管介入治疗,优点主要有:易操作,可重复,对脾动脉血流影响少。缺点是可能导致脾坏死,脾脓肿,疼痛,腹水、发热等并发症,病人不易耐受,对肝功能要求高;
脾脏局部消融术为靶向消融治疗,微创手术,优点是易操作,可重复,对脾动脉血流影响少。缺点是有损伤,易大出血,对病人肝功能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