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组织干细胞保存着休眠的特性,是因为要准备不时之需。其实肿瘤也有一小群细胞是在睡大觉的,可能是因为肿瘤扩展太快、营养环境要素不能“养活”那么多肿瘤细胞的一种适应方式吧,跟动物冬眠有那么一点类似。休眠的肿瘤细胞,仍然保持着进入休眠之前的特性:如果休眠之前对化疗药是敏感的,那么复苏之后也将一样是敏感的。
但问题是针对肿瘤的化疗,一般只能对付那些“活跃”的细胞。休眠细胞不“吃”不“动”,化疗对它们就无可奈何!对休眠的肿瘤细胞来说,在化疗时任你旁边千军万马在厮杀,它们就是蒙头呼呼大睡,视化疗药如无物。白血病刚开始化疗时,大量肿瘤细胞被杀灭,病情迅速缓解,似乎病已经“好”了,但等某个时间点,睡足的休眠肿瘤细胞苏醒过来就兴风作浪——白血病复发了。

其实急淋白血病之所以要化疗那么长时间(包括维持化疗),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不同复发机制引出的对复发白血病治疗的思考
从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出,白血病尤其是急淋白血病复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克隆演变、耐药细胞复发,一般复发时间比较早;一种是休眠肿瘤细胞复发,多数复发时间比较迟。所以,针对急淋白血病复发的治疗,目前一般按复发时间的迟早分成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相应地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恶性肿瘤如果是晚期,那就麻烦了。但白血病的晚期复发则不同,预后反而比早期复发好。
但不管是哪一种复发后的治疗方案,一般都比初发时要强得多。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化疗相关死亡率显著升高。
如果是休眠肿瘤细胞引起的复发,真的需要那么“猛”的治疗吗?理论上显然不是。只是问题在于如何识别具体病人的急淋白血病复发究竟是耐药复发还是休眠复发十分具有挑战性,目前我们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去检测体内存留的休眠白血病细胞。
这就是理论和现实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