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惊蛰吃什么 惊蛰节气多吃五种蔬菜

    惊蛰吃什么 惊蛰节气多吃五种蔬菜

    惊蛰是24节气之一,那么惊蛰如何养生呢?惊蛰养生吃什么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惊蛰节气多吃五种蔬菜。
    1、荠菜味甘性温
    李时珍说:“冬至后生苗,二、三月起茎五六寸,开细白花,整整...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清明吃什么 清明时节的三大养生食谱

    清明吃什么 清明时节的三大养生食谱

    清明是养生的季节,那么清明要养生吃什么好呢?适合清明养生吃的食物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清明时节的三大养生食谱。
    家常公鸡
    [配料]嫩公鸡250克,芹菜75克,冬笋10克,辣椒20克,...

  • 谷雨养生 中医谷雨五行食疗养生

    谷雨养生 中医谷雨五行食疗养生

    五行理论是中医中最具东方传统文化特色的理论体系,所谓的五行就是指自然界存在的“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五行之中缺一不可且不可过多,相互之间呈现相生相克...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立夏养生 最适宜立夏喝的9款养生茶

    立夏养生 最适宜立夏喝的9款养生茶

    立夏时节要喝什么茶养生?哪些茶适合立夏喝?看看下面介绍的最适宜立夏喝的9款养生茶。
    在中医看来,不同的茶叶就有不同的功效,对人体有不同的养生保健作用,喝茶养生也要根据季节来...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芒种节气 芒种养生不能忽视的六大疾病

    芒种节气 芒种养生不能忽视的六大疾病

    芒种时节也要注意预防疾病,比如妇科病、热伤风等等,下面我们来看看芒种养生要警惕的六种疾病。
    芒种的到来意味着高温的到来,芒种时节也是多病的时节,这个时候要谨防各种疾病,比...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小满养生 小满需多喝六款祛湿粥

    小满养生 小满需多喝六款祛湿粥

    小满湿气重,祛湿可以喝些祛湿粥,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六款祛湿粥。
    祛湿粥
    1、莲子粥
    原料:莲子30克,米适量(1人份)。
    制法:将莲子和米洗干净,将两种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粥。
    功能:健...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夏至养生 夏至怎样抵抗脚气来袭

    夏至养生 夏至怎样抵抗脚气来袭

    夏季高温天气湿热,是皮肤疾病爆发的高峰季节,而这个季节脚气发作也是最多的,那么在这个季节中如何对抗脚气呢,怎么样能防治脚气的发作呢?
    经问卷调查显示:脚气会影响90%患者的情绪...

  • 夏至养生 至清热解暑就靠这10种食物

    夏至养生 至清热解暑就靠这10种食物

    夏天,最讨厌的就是它的炎热了,它的热让我们的食欲慢慢的下降,没胃口,一直就想要吃冰的东西。在这个酷热的盛夏里我们应该吃什么?吃什么才能清凉消暑?
    丝瓜
    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历代...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小暑吃什么 小暑黄鳝赛人参

    小暑吃什么 小暑黄鳝赛人参

    小暑黄鳝塞人参,黄鳝是小暑养生一种很好的食物,今天为大家介绍两款黄鳝食谱。
    黄鳝具有补中益气、除风湿的作用,小暑吃黄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教大家几个黄鳝的食谱。
    俗话说...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立秋养生 适合立秋的三个养生运动

    立秋养生 适合立秋的三个养生运动

    立秋后,天气会变的凉爽一些,这个时候是锻炼身体的好时节,下面为大家介绍适合立秋的三个养生运动。
    入秋后宜做的三种运动
    立秋时节,几场秋雨,气温大大下降,此时,这种凉爽舒怡的天气...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处暑吃什么 处暑养生多吃蜜拌藕

    处暑吃什么 处暑养生多吃蜜拌藕

    处暑养生,处暑养生吃什么呢?适合处暑养生吃的食物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处暑养生多吃蜜拌藕。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表明暑天接近结束。针对处暑节气“燥邪主气&rdquo...

  • 大寒吃什么 大寒养生饮食宜减咸增苦

    大寒吃什么 大寒养生饮食宜减咸增苦

    其实在我国北方,历来气象记录中大寒并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样酷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立春养生 小心五个“春”病苏醒

    立春养生 小心五个“春”病苏醒

    立春驾到,标志着万象更新的春天已经到来。立春到来,气温开始回暖,但仍然残留冬季的寒意。冬春交替,乍暖还寒,如果稍有不慎便容易让疾病找上门。因此,立春时节,要小心五大“春”病发...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小寒养生 小寒过后胃口不佳可来点山楂

    小寒养生 小寒过后胃口不佳可来点山楂

    小寒一过,我国就将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四九天。寒冷的天气人的胃口总是不错,因为总觉得吃饱了才能抵御寒冷的天气。可胃口好了,难免会加重我们的肠胃负担,怎么...

  • 小寒吃什么 小寒进补因人施膳

    小寒吃什么 小寒进补因人施膳

    民谚有“小寒大寒冻作一团”的说法,这个节气代表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年当中最冷的时间。这个季节应该如何养生,才能为明年开春准备?
    小寒进补因人施膳
    说到进补,自古就...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冬至吃什么好 冬至推荐5款养生药膳

    冬至吃什么好 冬至推荐5款养生药膳

    冬至时阳气初生,火力方微,饮食养生宜顺应体内阳气潜藏,饮食性味宜减咸增苦,补理脾胃。在饮食选择上,可以选用牛肉、羊肉、狗肉等血肉有情之品来滋养脏腑,可多吃核桃、芋头、枸杞、...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大雪养生 大雪节气宜“进补”养生

    大雪养生 大雪节气宜“进补”养生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所以冬属阴,要以固护阴精为本。大雪时节是一年中阴气较盛的季节。这时如果借助天气的优势养阴,则...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小雪养生 小雪节气关键在温热进补

    小雪养生 小雪节气关键在温热进补

    小雪节气后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情绪也容易低落抑郁,应多注意调节情绪,多听音乐,会会朋友。
    进入小雪后,饮食以清淡为主,进补以温热为主,如羊肉、狗肉、火锅等可以增加身体热量。...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立冬吃什么 立冬养生适宜多吃坚果

    立冬吃什么 立冬养生适宜多吃坚果

    立冬养生,立冬养生吃什么呢?适合立冬养生吃的食物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立冬养生吃坚果的好处。
    专家提醒,按民间习俗,“立冬”之日要进补以增强体质,这样到了酷寒...

  • 寒露养生 24节气寒露后应多吃根菜

    寒露养生 24节气寒露后应多吃根菜

    寒露,寒露养生吃什么呢?寒露后如何饮食呢?适合寒露后养生吃的食物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24节气寒露后应多吃根菜。
    自古以来,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无不在生活中...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霜降吃什么 六款霜降进补食谱做法

    霜降吃什么 六款霜降进补食谱做法

    霜降进补食谱有哪些?霜降进补食谱有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六款霜降进补食谱做法。
    霜降时节很适合进补,但是霜降进补并不适合大补,在食材上要选择补气、滋阴养肾的食物,下面为大家...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秋分养生 预防秋燥的12种食物

    秋分养生 预防秋燥的12种食物

    秋分时节,秋燥会显得更加明显,所以我们要懂得预防秋燥,预防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从饮食入手,多吃润燥的食物,下面为大家介绍预防秋燥的12种食物。
    秋分时节要预防秋燥
    在风多干燥的...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处暑养生 处暑后防晒不可忘

    处暑养生 处暑后防晒不可忘

    处暑是秋季的节气,但是这个时候也是要注意防晒的,为什么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天文专家提醒说,处暑后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指数...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白露养生 白露后进补要先调理脾胃

    白露养生 白露后进补要先调理脾胃

    白露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也是秋天最重要的节气之一,过了白露也意味着秋天真正的来临,而今白露已经过了10天,全国各地都会感受到浓浓的秋意了,北方更是非常的明显,早晚都...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立秋养生 立秋饮食进补的八大禁忌

    立秋养生 立秋饮食进补的八大禁忌

    立秋,立秋养生进补要注意哪些呢?进补有哪些禁忌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立秋养生进补的八大禁忌。
    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

    二十四节气 2021-07-11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