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ver Factory
在艺术语境中,「Factory」常常让人联想到波普艺术家Andrew Warhol在60-80年代间位于纽约的工作室。1963年,受Billy Name公寓装潢的影响,Andrew Warhol用铝箔和银色喷漆在纽约东47街231号的5楼,设计了名为“Silver Factory”的工作室,它不仅是因为这是他出产最多版画艺术、电影的居所,还有其声名远扬的派对世界。

一场在Silver Factory被警察叫停的Party 1964
银色代表未来、激进、反射与阻断,在政治环境喧嚣混乱的60年代,Silver Factory为身在纽约的艺术家、作家、演员、音乐家、自由思想家,提供了被艺术隔绝于现实之外的乌托邦空间,Lou Reed、Bob Dylan、Mick Jagger、Truman Capote都是当年的派对常客。摆脱所有抑制与阻碍,「Factory」见证了纽约的反文化崛起。


Studio Concrete
2014年,刘亚仁与身边多年从事艺术、设计的朋友们共同创立了艺术工作室Studio Concrete,不能说完全受Andrew Warhol的影响,但无论是命名还是初衷都和「Factory」有着些许相似之处。首先是名称中Concrete的形容,它既有“混凝土”般普通、平凡、大众的寓意,也代表着有形与具体,总结起来就是脚踏实地。「艺术看似自由,但首尔艺术氛围自始至终有着一层模糊的屏障」,刘亚仁希望 Studio Concrete可以成为一个没有枷锁束缚的艺术空间,为此他改造了一栋位于首尔龙山区汉南洞的红砖别墅,将艺术画廊与咖啡馆同时凝聚在一层,告诉公众展示与欣赏艺术的自由,就应该像喝咖啡一样简单。

HAPPENING by Kim Jaehoon

FLOWERS & FORTRESSES by Casper Kang

HOUSEWARMING by Jang Hosuk

A NOW by Young-Nam Song,Seulbi Kim

Petrichor : Petricor by Sinae Yoo
做艺术最重要的是作品,如果说「Factory」的活跃派对浓缩了现代美国艺术风格,那刘亚仁同样希望Studio Concrete能够成为韩国艺术成长的见证者。在Studio Concrete筹划策展的这些年来,工作室的大半精力、时间、金钱都花费到支持与倡导韩国本土艺术家们的作品身上,刘亚仁认为这是他主理人角色「回馈社会的方式」。



HISTORY OF UNDERCOVER T GRAPHICS by Jun Takahashi
而作为与时装艺术密切接壤的空间,Studio Concrete同样是许多时尚品牌面向韩国公众传递概念的话筒。如我印象比较深刻的「HISTORY OF UNDERCOVER T GRAPHICS」,Jun Takahashi借Studio Concrete将1990-2014年所有的T恤图像设计带进大众视野,以此分享品牌诡异怪诞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