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Afrofuturism”这个新奇的单词组合已经逐渐在音乐、电影到时尚界都大放异彩。
女歌手、演员蕾哈娜拍摄了非洲未来主义风格的杂志大片。

歌手Solange Knowles在《周六夜现场》舞台,身穿非洲未来主义风格的服饰。

Beyoncé 在发行她的第六张录音室专辑《Lemonade》时发布了同名音乐电影,为每一个黑人女性发声,探讨了融入女性主义的非洲裔问题。


著名艺术家莉娜·艾里斯·维克托(Lina Iris Viktor)的作品《Syzygy》里,描绘了具有非洲未来主义色彩的女王像。

本世纪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非裔当代艺术家瓦格西·穆图(Wangechi Mutu),绘制了很多非洲未来主义作品。

那么,“非洲未来主义”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文化评论家 Mark Dery 在1993年的论文《Black to the Future》中创造了“Afrofuturism (非洲未来主义)”这个词。
它包含了文化美学、科学哲学以及历史哲学。

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非洲未来主义”希望通过精心雕琢另一种具有星际幻影感的黑人未来,重新审视历史,批判当代黑人的困境。
作为一种审美观,“非洲未来主义”拥抱宇宙、神秘主义、部落主义和科技文化。

“非洲未来主义”的特点是非洲传统元素+科技未来感,它保留了大量的部落文化和部落文明气息,又有远超部落文化的科技和文化水平,形成了“低生活+高科技”的和谐交融。
“低生活+高科技”的形态是生产力极度发达带来的自由选择,是一种美好的乌托邦式的畅想与幻想,整体呈现出的是积极正向的情绪氛围,带着神秘、抽象、崇拜的美学特征,与赛博朋克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非洲未来主义”最早来源于六七十年代的科幻电影中白人文化的过分主导,以及世界对于有色人种的普遍忽视。
因此,艺术家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为美国黑人、非洲人和土著人民传递一种思想哲学,使他们能够在没有奴隶制度和殖民主义阻碍的情况下,坚持信仰、自由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