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抽烟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尤其是在三大战役的决胜时阶段,两党数百万人在前线厮杀,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一个失之毫厘的决断,在战场上就可能会得到差之千里的结果。
作为我军的最高指挥员,毛主席的神经几乎每天都处在高度紧绷的状态。
睡觉休息,对于当时的毛主席来说就是一种奢侈,乾县每天成百上千份加急电报等着他去批示,去做决断,因此毛主席每天必须要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此时吸烟成了他必不可少的提神手段。
面对作战地图,面对一封封加急电报,面对瞬息变化的战场形态,毛主席两指间的香烟几乎没有断过。
这也导致当时的作战室天天都是烟雾弥漫,这也让当时不抽烟的周恩来受了不小的苦头。
当时的毛主席根本就没有心思去考虑什么好烟孬烟,什么烟都抽。
对毛主席来说,此时两指夹着的烟,一是为了提神,二是为了寻找灵感。
当然,由于当时我军后勤部门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改善,毛主席在吸烟,供应方面自然不成问题。
除此之外,在前线领兵打仗的将领们,偶尔也会将在战场上缴获的好烟带给毛主席。
可以说此时毛主席吸的烟,五花八门,但质量上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建国以后,毛主席抽烟还有两个高峰期,一是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另一个则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唇亡齿寒,毛主席决定派军队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才一年时间,可以说百废待兴,一穷二白,国力非常弱小,但我们的对手却是世界头号强国,两者之间悬殊巨大。
因此,当时很多人不赞成出兵。
为了做出出兵的决断,毛主席可谓是寝食难安,他抽着烟,目不转睛地盯着朝鲜地图,权衡利弊。
最终力排众议,做出了出兵朝鲜的英明决断。
此刻不单单只是一个朝鲜问题,在战事方面,当时全国领土尚未全部解放,海峡对岸还在不断叫嚣反攻大陆,对沿海的骚扰从来就没有断过,还有就是各地匪患不断。
国内建设方面,在群狼环视的环境下,国内根本就没有一个和平的环境进行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亟待提高,大小事务不断。
而这些重担几乎全部压在了毛主席身上,外要御辱,内要建设,事物缠身,面对重重压力,香烟与浓茶成了毛主席每天的必备。

还有就是中苏关系破裂以后,苏联撤走全部的专家,带走所有的图纸和设备,导致我国的所有工业项目几乎停滞。
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度下降。
重工业受人卡脖,粮食又欠收,困难接踵而来。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的焦虑之情溢于言表,如何破解当前的困境,成为了毛主席急需思考的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他抽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有时一天要抽三包烟。
随着时间的推移,困难一件一件被克服,国内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毛主席的年龄也在不断地增大。
随着年龄的增大,吸烟所带来的危害也在一天天的凸显。
为了毛主席的健康,医生曾多次建议他戒烟,但由于事务缠身,烟瘾过大,戒烟对于毛主席来说是非常难的。
有时即使咳嗽不断,但烟瘾上来,他还是忍不住去抽烟。
到了毛主席晚年,大家觉得既然毛主席戒不了烟,那就从他吸的烟上做文章,这才有了晚年毛主席改抽雪茄的情况。

毛主席晚年抽的雪茄有何特殊之处?
1965年初左右,由于抽烟,毛主席经常患咳嗽,但是烟瘾犯了之后,还是忍不住抽烟。
当时李先念贺龙等同志见到这种情况之后,就建议毛主席改抽雪茄,说雪茄烟不仅劲儿大,抽起来过瘾,并且抽了还不会患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