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起初不相信,但接下来抽了几天之后发现,确实好抽,也没有咳嗽,最终在贺龙元帅的推荐下,毛主席改抽由四川什邡烟厂生产的特供雪茄烟。
四川什邡烟厂生产的特供雪茄烟是非常有名的,这主要是因为烟厂有一位非常厉害的卷烟工-范国荣。
范国荣是什邡本地人,由于家庭贫困,迫于生计,1934年,10岁的他就到烟铺当了学徒工。
当时做学徒工是非常累的,一天也就睡五六个小时,其他时间不是干杂活就是在卷烟,他每天的任务是500支烟。
范国荣是一个善于学习和钻研的人,虽然每天很累,但他却容不忘学习卷烟的每一个流程。
1937年,学徒期满之后,他就学成了一手卷烟绝技,他卷的烟在成都大有名气,被称为“烟状元”。
1952年,范国荣来到什邡烟厂,当时他卷的烟供不应求。
50年代末,贺龙元帅抽的雪茄烟就是有范国荣一手卷制的。
由于名气太大,当时西南各重要部门都来向他要特供,四川省军区甚至要调他到军区专门生产制作特供烟。
1964年秋,当时什邡烟厂接到为毛主席制作特供雪茄的任务之后,先在厂里抽选了300名工人,最后经过严格筛选,包括范国荣在内的三人成功入选。
这三人从四方被调到了成都,说是执行政治任务。
当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生产的烟是给毛主席抽的。
当时这三人每天工作8小时,每人每天生产200只左右的雪茄。
这些雪茄并不是单纯的雪茄,毛主席抽卷烟以至于患了咳嗽病,因此这些雪茄里面专门加了治疗咳嗽的中草药,目的就是在解决毛主席烟瘾的同时,也要减轻他的咳嗽病。
这些烟被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北京,给毛主席以及其他同志试抽,反响非常不错。

4个月后,什邡烟厂正式开始为毛主席制作雪茄,当时烟厂先后研制了35种配方的雪茄,然后送到北京,经过筛选,由4种配方的雪茄成功入选。
而毛主席选了其中一种味道比较淡,有食指粗细的中号雪茄。
当时给毛主席制造雪茄的任务,由范国荣全权负责,从选材卷制包装封存全由他一个人承担,专为毛主席制作特供烟。
为毛主席制作特供烟,要求特别严格,首先要选上好的烟叶进行粗加工去烟梗。
为了增加湿度,还要拿越南桂皮、曲酒蒸,然后用特级花茶漂,之后再细心晾晒卷制。
最后再放在烘烤箱里烘干,烘干之后10支一盒,细心包装。
包装一律用白盒,包装好之后还要编号,贴封条,然后由专人送到成都军区,然后再用运送机密文件的飞机送到北京,中间的环节十分的严格。
手工雪茄烟的产量极低,每个人一天只能生产20多支。
据原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回忆说,当时就这么一盒看起来十分普通的百合雪茄烟,在当时光成本就要12元,而当时一包中华烟才卖到5毛6一盒。
当时规定的是一个月往北京送一次,但保不齐有特殊情况,有时如果赶上中央开会,还要紧急加任务。
有一次中央开会,什邡烟厂就连夜紧急赶制了100支雪茄,然后一大早就通过专机送到了北京。
当时制作特供血加烟是非常严格的,绝对不能出现一点质量问题。
有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制作的雪茄烟被退了回来,厂里当时就展开了调查,最终根据编号,很快就查出了制作这一批烟的人,然后立即将这个人撤出了特供烟组。
还有一次,中央开会的时候,有一位领导手中的烟头突然弹出了火花,将台布烧了一个洞。
然后北京的电话就立即打到了成都军区,成都军区立即派人前来调查,原来是因为卷烟的烟芯没有弄平整,吸烟时才会导致喉咙里会有火花的现象。
此后烟厂对于这个问题专门做了整改。
当时为毛主席生产特供烟的地方是烟厂专门画出来的一个小屋。
这里的保卫极其严格,在屋子外围有一道铁丝网,屋子里面放烟的是一个大铁柜子,大铁柜子里面还有一个小铁柜子,平时做好的烟要全部锁到这个小铁柜子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