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八卦兔的读者,怕漏过新文,欢迎“设为星标”
前阵子有群友“小顽童”每天分享他当天戴的表,经过不完全统计,至少三五十块(后来我私下了解,他有120多块表,且全在家中,从未出手),涉及60个品牌,涵盖各价位和风格。
有人心情复杂地说:“这大哥买表的频率和我逛菜场差不多……”
其实这几年,我们更多讨论的买表方式基本是1,保值(集中在二级市场表现最好的几个牌子)。2,相对保值(也就是在1的前提下,再增加些爱好,买某些知名品牌或小众品牌表款)。
我很少看到不顾一切只为喜好买表的人,而“小顽童”就是个难得的样本。
随手拿了一张小顽童的图,这是宝格丽
但他这种模式很难复制(很费钱),这点我们最后会聊。
一般而言,一个人走上持续买表的道路,基本会经历3个阶段,而绝大多数人在第一阶段就结束了买表生涯。
说到买表三阶段,之前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其实多数手表消费者,人生可能就一两块表——他们基本在商场买,买完一块也许10年都不会再跨进店铺。
对手表保持持续关注的,已是小众。
简单来说,这三阶段可以分为:1,短暂的百花齐放(能放到啥程度和钱包有关系);2,能力范围内的一步到位(这需要某个机遇突然顿悟);3,重新调整,开始新一轮百花齐放(但这时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范围缩小很多)。
但互联网的作用,可以无脑接触爆款,导致有些人买表没有思路,只追潮流
对于多数想持续买表,但资金没有充足到可以随意体验人生的,我建议尽早进入第二阶段——寻找你至少10年内的天花板表款(目的是防止漫无目的乱买)。
也就是说,一步到位,需要咬咬牙才能实现的表款。
我举一个容易被大家理解的例子,也是很多读者的体验:手握40万左右预算,想买块传统正装表,一般可以先从百达翡丽着手,年历是最常见的选择。
PP5396和5205
拥有头部品牌的传统正装表,还是复杂功能腕表,一下实现买表的一个阶段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