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吵闹闹报警会被驱离,俄罗斯酒鬼也安静,中国人在餐厅易被吐槽
俄罗斯很多酒鬼。
有分析说:俄罗斯人的体质,会让酒精更长时间停留在身体里,而不是快速分解。在喝酒的时候,俄罗斯人的体质更容易分泌多巴胺,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愉悦,俄罗斯人喜欢和享受酒精在进入身体的时候,产生的愉悦感。寒冷的气候,他们用喝酒驱寒,也成为传统,之前的苏联军队,在冬天巡逻执勤时,也会配给烈酒驱寒。有些人不能很好的克制,就慢慢地产生酒精依赖,成为酒鬼。
酒鬼喝多了酒,大吵大闹,打孩子骂老婆鸡犬不宁。这样的镜头只是在电影里出现,现实中不太可能出现,喝多了会失态失控,但是大多酒鬼喝多了也会很安静,不会主动挑衅和制造事端。
公园里和街角,也会遇到走路晃晃悠悠地酒鬼,眼睛盯着你,有的会伸出手来乞讨,但大多不会主动攻击你或挑衅你,也不会大声嚷嚷。

如果喝了酒在家里吵闹,打骂孩子,邻居会报警,警察会立刻上门处理。
这样的酒鬼会被剥夺监护权,严重的可能会入狱,如果夫妻俩都酗酒,这个孩子会被带走安置在儿童之家,父母再不能行使监护权。
也有不打孩子的,但是在家里吵闹,或者孩子们也不安分,在家里天天弄出声响,影响到四邻,国内有很多新闻是发明一种震楼器,把噪声回怼上去,让你也不得安生,而各部门都对此束手无策。
如果在俄罗斯有这样的,邻居会向法庭起诉,申请让他们搬离,法院会支持他们的要求,让这些制造噪声的家庭,限期搬离。
疫情隔离在家,很多这样的例子,昨天布市法院判决一位有5个孩子的家庭,要搬离公寓,理由也是邻居投诉他吵闹。

繁重体力劳动者,领到工资后,会到邻近的小镇上,大喝一顿,昏睡上几天,在金矿这样的工人挺多的,有些请假去小镇过周末的,周一老板安排车在约定的地点接他们,大多不能如约返回,老板也见怪不怪,这才是俄罗斯,等他们回来了,也没有人细问,继续工作就是了。
一顿酒昏睡上几天?也不是,睁开眼,摸到身边的酒瓶,再喝上半瓶,继续睡就是了。
前几天有报道,有对年轻的夫妻俩在家里,喝了酒昏睡了4天,几个月的孩子差点饿死,孩子送到医院抢救过来,那俩货还没醒酒。
弄金矿的时候,芭莎在矿上,一打开车门,后排就有十几个伏特加的空酒瓶,他血红的眼,天天醉生梦死的,最后也给我们落下大祸。


青岛人喜欢喝点啤酒,都自豪他们城市名字的啤酒,在夜场里,青岛小哥们喝完的啤酒瓶,是不让收的,所以,到后半场,每个桌上都摆满了空酒瓶,这也是一种显,特别是有的酒吧一小瓶啤酒50元,满桌子空酒瓶显得自己很有消费能力,有的膘肥体胖的团队,旁边还要来纸箱,把空酒瓶放在纸箱里,摞在跟前,显示自己的消费能力和消化能力。
是不是其它城市也这样?我见识少。
如果弄一组俄罗斯人去青岛酒吧,那就牛了,人均两瓶伏特加,四五个人,摆上满桌子的伏特加的空酒瓶,四周走过的人,那不要仰视和崇拜的眼神看过来?那感觉,自己不发点酒疯都不配那么大的酒量。
俄罗斯人不把啤酒当酒,其实俄罗斯的啤酒度数很大,国内夜场的啤酒是特制的,酒精度数非常低,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长年征战在国内酒场,酒量有所提升,一场可以对付两个大瓶的啤酒了。到了俄罗斯,半瓶啤酒就给打回原形,立马就有想睡觉的感觉了。
布市有一些大型的自助餐厅,里面有自酿的啤酒,或者是各种散啤,每个啤酒罐接出一个龙头,想喝什么就有什么。自助餐的菜品很丰富,各种肉食,油炸和高热量的菜,各种蔬菜和水果的沙拉。啤酒是随便喝的,能喝多少都可以,喝多了去卫生间吐吐回来继续喝也可以,那些酒,我也是一杯酒晕乎了。
俄罗斯人对只喝啤酒显然觉得不够劲,他们几乎每桌都要再花钱买上几瓶伏特加,喝了伏特加上头之后,才开始喝免费的啤酒,直接喝啤酒,估计一晚上也不会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