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颜,没有滤镜。
有人形容他:“像一匹野性又害羞的小狼王,像草群里涉世未深清澈的月亮,又像是黑夜来袭时部落的统领......”
人们用自己能想到的一切美好词汇,来形容这个现象级网红。
蜂拥而至的记者,眼花缭乱的流量数据,猝不及防地改变了这位康巴男孩的人生轨迹。
面对镜头时,丁真很不习惯,露出羞涩的神情与腼腆的笑容,时不时挠一下脸,这些都在加持着人们偏爱的“少年感”。
被采访的丁真
在大家的想象中,丁真是硬朗干净的康巴少年,他清澈的眼神与田园生活让很多人羡慕不已,可这是真实的丁真,还是人们的一厢情愿?没有人知道。
如今网络里的世界,究竟是现实的世界,还是楚门的世界,已经很难分清。
其实丁真的身上,还有另一面。他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不会讲普通话,不会穿搭,早年的照片被网友翻出来后,引起群嘲。
丁真只是一个普通的藏家子弟,他的世界涌进外界的种种声音,被强烈关注后,少年有了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走红后,有记者问他:“这么多媒体、粉丝来看你、采访你,会觉得困扰么?”
丁真揉了揉眼睛,说:“有点乏,有点困,明天还要拍吗?”
“我想留在理塘,为家乡做一些事情。”
四川甘孜理塘县,是丁真的家乡,也是诗人仓央嘉措念念不忘的地方。
“白鹤啊,请借我一双翅膀,我不会远走高飞,只到理塘转转便回。”——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本人终其一生从未踏上过这片土地,理塘在藏语中寓意为“平坦如铜镜的草坝”,是个海拔4000米的小城,丁真在此地生活至今。
理塘
如今的理塘,走几步便能看见以“仓央嘉措”命名的主题小店,深巷处有一座仓央嘉措微型博物馆,一进门,抬头处写着:路过仓央,读懂自由。
走红后,丁真入职了家乡的旅游局,成为甘孜旅游形象大使。因工作需要长期住在县城,与朋友们在草原上骑马的日子可能会越来越少,没人可以精准地预测未来。
对丁真而言,这是他二十年以来离开家时间最久的一次。
他的家在理塘县下面一个偏僻小村庄,从县城开车,需要盘旋近4个小时的山路。
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丁真与仓央嘉措有一种跨越空间与时间的对话感:“希望丁真在离开原来的放牛生活后,在嘈杂的网络环境中也能获得这种自由。”
很多人以为丁真是西藏人,听闻后,他特意亲自手书汉字「家在四川」。
丁真火了之后,引发了全国“抢人大战”的热闹景象,各座城市向他发出邀约到自己家乡,该话题在微博上阅读量高达4.8亿次,理塘文旅的杜冬感慨:
“小孩的运气真是好到爆,这个无法解释。”
各大平台都想要将丁真的笑容与日常纳入自己囊中,走红后的首条视频是在11月19日午后发出去的。
那天,他与记者在去往格聂神山的路上,身处高原没有信号。
他们把车停下后,在垭口处焦急地寻找信号,一番折腾后,视频终于发了出去,几秒钟后评论过万,不计其数的评论涌来,让人热血沸腾。
彼时坐在副驾驶的丁真异常安静,仿佛这一切与他无关。
对这个藏区少年来说,爆红前后的生活像是被完全割裂的两个不同时空。
一个是偏僻安静的家乡,一个是熙熙攘攘的城市。
在2020年的年末,他不再是那个放牛的少年,他被央视报道,被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多次点赞,成为理塘县的光鲜名片。
粉丝、关注、流量、少年感……短短十几天,这些陌生遥远的词汇闯入丁真的生活,他被迫卷入到这场不由分说的狂欢之中。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变成了一件难事。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