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绍刚和学生们在一起
张绍刚骂学生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他酷爱开班会,班会上就干一件事儿——骂人。
在他带的班级里,1人犯错,其余59人陪同,并且不许安慰。一旦安慰,原本无辜的人也要和犯错者坐在一起接受他暴风雨般的“洗礼”。
而且,他边骂还边要问学生,“心服口服吗”?心、口一旦有一个不服,等来的就是更严厉的辱骂。
在每周的末尾,张绍刚都会在课上给学生布置节目清单和书单,叮嘱学生去看,还会在下周的课上进行交流。若是问起来,无人照做,他是会直接罢课的。
即便是本身非常优秀的学生,也常常觉得,“面对他,压力很大”。但张绍刚自己却觉得,这种压力挺好的,是一种进步的“催化剂”。

张绍刚的这一套教育体系,源自于他的师傅。
1990年初,18岁的张绍刚从包头考入中传摄影系,只身一人进京念书。
摄影是门讲究手艺的艺术,在这个领域想要学东西,必然需要师傅带,师傅的命令徒弟必须服从。张绍刚每每回忆与师傅任金州的相处,都觉得那是一段“噩梦般的岁月”。
张绍刚所在班级的教室里,除了黑板那面墙外,其余三面墙都钉满了铁丝。每天早上8点钟之前,所有的学生要把自己的摄影作业夹在铁丝上,方便老师审阅。
8点,老师走进教室,看见不好的作业,一下子就会撕个粉碎。其中,张绍刚的作业几乎是被撕得最多的。
那时张绍刚对任金州感到不满。因为,每次作业被撕,跑去追问为什么,他总是只能换来老师更大的羞辱。但是,他从不冲撞老师。作业也是在默默的服从和忍受当中,抱着不服输的心态,一点点变好的。
后来,任金州也肯定了这一点。

张绍刚的老师任金州
张绍刚认为,上学时候的这些经历,铸就了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
他始终觉得,做老师就是要“建立一个规则,让学生服从自己,这是为了学生们好”。
就像任金州对待自己。就像当年被自己骂哭的最后一个女学生,她后来在电视台发展得很好,她的父母专程来感谢他。再后来,“人格缺陷”成为这位学生和他见面打招呼时的一种调侃。
只是,张绍刚自己也没想到,多年之后,“骂人”会成为他的规则,而且一骂就是好多年。在讲台上,他一再告诉他的学生们,“我今天对你们的侮辱,是你们成长的养料。”

张绍刚指导中传毕业晚会
这种教育方式,为他带来了许多争议,也招致了许多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