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乡的年轻人,改变的是地点,不变的是永远向前的真诚。
今年初春,南方的枝桠上刚有些绿意,湖北巴东县水布垭镇苦竹溪村的村民们便到山上挖土豆了。48小时后,这里的土豆就被端上了千里之外的餐桌。
靠着销售土豆,苦竹溪村的村民每家年收入增加了几千元。
以前的苦竹溪村不是这样的。“以前种的洋芋(土豆)没人买,家人吃不完的喂猪,好多扔掉了。”村民说道。
苦竹溪村四面环山、山路崎岖蜿蜒,一溪两湾、一堡两洞、一坡两界,村民不得不分散居于荒破野岭之间,日子过得紧巴巴。
时代的灰尘最终落在了一个年轻人的肩膀上。2015年,23岁的张周清(抖音ID:Vv15071045462)退伍回乡。“大城市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但我们老家的土豆、玉米等农作物却从来没走出去,村民的日子过得艰难。”

这种反差刺激着张周清,一颗发展电商销售农产品的种子在他心里萌芽。
为做好电商运营,同年,张周清前往北京,潜心学习半年摄影知识、美工和电商运营。“北京的超市里土豆一小袋20多块钱,土豆还没我们巴东的好。”张周清坚定了发展土豆的信心。
2016年9月,张周清学成归来,在朋友圈开始了自己的“土豆创业”。
当时村子里的路还是断头公路,村外的车子开到一半就被迫停下,张周清便骑着摩托车进村收购。崎岖的山路被雨水冲得沟沟坎坎,摩托车就在这沟里摇晃着,颠簸2小时才能达到最近的快递点。
那一年,张周清售出了7500公斤土豆,总销售额4.5万元,但利润寥寥。“主要是人情生意圈子太小,导致销量太少,物流都不愿进村镇拉货。因此,我的运输成本太高,效率很低。”张周清说。
2019年秋,他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农家日常,记录日常积累了多少粉丝,慢慢有人问他,“土豆咋样?卖不卖?”

“平台大了,消费者就多了,现在我们有能力用货车采购土豆,缩短了运输时间。”如今,到了收获的季节,张周清会开着货车进村,有时一天往返7、8个小时的车程,不仅仅是土豆,天麻、红薯等土特产也被送出了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