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命长度的六分之一,约是一只宠物的一生。对于每一个宠物主而言,学习如何同它们好好告别,成为不得不面对的永恒难题。
6年前,李超离开互联网行业,开设了一家宠物殡葬馆。截止到目前,他见证了近6000只宠物与主人生离死别的故事。有的主人为陪伴年迈的宠物安享晚年而选择暂时离开职场,有的主人手动为重病的小狗排便7年,有的主人因不忍看小猫饱受疾病折磨不得不为其选择安乐死……
这些宠物里,有仓鼠、乌龟、鸭子、山羊、兔子……更多的是小猫和小狗。每一个生灵的诞生,总伴有悲伤的分离。“谢谢你来过,你的陪伴对我而言十分重要,我很爱你,希望你在另一个世界能够一切安好。我会永远挂念你。”
如果死亡终将来到屋檐下、来到宠物的病榻前,李超希望每一个主人最终都能笑着同它们告别。在他心里,每一份陪伴都值得敬畏。
这份陪伴不单指的是宠物对人,也指人对宠物。
南五环外,一户独立的院落里,传来一阵女孩的哭声。
院落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王庄村,是一家宠物殡葬馆。因世人大多忌讳死亡,院落的大门常年半掩着,方圆两公里内,人迹罕至,门口也无任何标识。
2021年4月的一个下午,一名青年殡葬师将一具包裹好的狗狗遗体装入面包车,准备运往火化点。
车子点火后,女孩哭声更甚。
宠物殡葬馆门口 图|昔央
宠物殡葬馆约二百来平,主要由遗体清理间、告别室、接待大厅、宠物骨灰寄存室4个空间组成。
宠物公墓被分布在最靠里端的房间,这里是数百只宠物灵魂的栖息地。
一排排陈列的小格子间内,放着宠物的照片和个人信息。骨灰盒前摆放着的,大多是宠物生前最喜欢的玩具、食物,抑或是一些与之相关的物件。
有的主人,还会给宠物写信、作画。
就像人会为至亲扫墓那般,宠主也会定期回到这里来探望他们逝去的宠物。有时是宠物的生日,有时是他们相识的纪念日,有时是过年。
大部分时候,是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
宠物骨灰寄存室 图|昔央
也有极个别主人,把宠物放在这方小小的天地之后,再未出现过。
殡葬师在宠物忌日发去的慰问短信,他们从来不回复。甚至每100个人当中,会有1—2个主人,在短信回复中将殡葬师骂得“狗血淋头”。
甚至,他们选择将殡葬馆的工作微信拉黑。
宠主们不愿再想起和爱宠有关的一切,他们害怕面对伤疤。
回忆越是美好,越会加剧心碎。他们只好欺骗自己:“我已经走出来了。”
殡葬馆内,逝去宠物的照片墙 图|昔央
每张照片背后,都是一段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故事
宠物殡葬师李超接到的第一单业务,是一只还活着的金毛。
那天凌晨三点多,他驱车赶到宠主家中。在门口等待他的,是一对母女,母亲约莫50岁的年纪,女儿看上去20岁出头。
她们希望,李超可以帮忙将豆豆(金毛的化名)送往医院做安乐。
门一开,李超就看到了趴在客厅地板上的豆豆:一张毫无生气的脸,气息微弱,身上长满了拳头大小的肿瘤。
这些肿瘤的总数加起来足足有20多个,每个肿瘤都被细心的主人涂满紫药水,但溃烂的部分还在不断往外冒脓。
见李超进来,豆豆浑身颤抖着,发出痛苦的嚎叫。后来,这声嚎叫萦绕在李超耳边许多年,他明白,那是一种求救,也是一种抗拒。求救的是疾病,抗拒的是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