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9日凌晨,于月仙因车祸不幸离世。于月仙更为人熟知的,是她曾在《乡村爱情》中扮演过的角色——谢大脚。
四个月前,她刚刚度过了自己的50岁生日,这一年,也是她成为演员的第29年;
一个月前,她参演的《乡村爱情》第15部宣布杀青,她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组剧照,配文是:“江湖再见,后会有期!”
四天前,她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视频里,她戴着粉色的帽子走在草原上,对着镜头介绍刚挖出来的白蘑菇,开心起来,还唱起一首《采蘑菇的小姑娘》。
然后,意外发生了。
回头看,在于月仙长达50年的人生中,《乡村爱情》几乎成为了人们认识她的起点,人们潜意识里认为,生活中的于月仙一定会像象牙山里的谢大脚一样——泼辣,仗义,喜欢八卦。
但对于月仙而言,“谢大脚”更像是自己的一个切面,虽有重合,却不足以概括她的人生。
今年年初,「最人物」曾对于月仙进行过一次电话采访,透过听筒,电话那头的于月仙热情,爱笑,充满活力。
在那次采访中,于月仙聊起了自己童年的故事、成长的挫折,以及未来的梦想。
只是,规划中的梦想还未实现,谢大脚就突然间走远。
此生的旅程结束时,一个人将彻底地回归她自己,彻底舍掉被俗世赋予人设、标签、角色、评价。
人生无常,浮生若梦。或许,她在另一个世界,醒来了。不知那个世界,有没有一家路边超市,等着她推门而入。
于月仙很爱漂亮。在成为象牙山的“谢大脚”之前,“长得漂亮”是她人生中最大的标签。90年代初,在中戏读书的于月仙几乎是“乡村戏绝缘体”——很多导演都认为她:长得太时髦,不适合演乡村戏。
于月仙年轻时期作为演员,于月仙并不服输。她愣是把自己白皙的皮肤晒成小麦色,体重吃胖十几斤,只为成为《乡村爱情》中那个爱戴红手套、爱替别人说媒的“谢大脚”。
但于月仙没想到,《乡村爱情》一拍就是15年,而她也在象牙山里,度过了自己35岁到50岁的年华。那些年,一碰到剧组休假,于月仙总会给自己买很多高跟鞋和漂亮裙子,但每次都还没来得及穿,她就要回到剧组,穿上花衬衫,再次成为“谢大脚”。
回忆起来,那些裙子成为了于月仙人生中的一些惋惜:“通常等我再回家的时候,又是天寒地冻的冬天了,那些新裙子,我始终没能穿上。”那些裙子被于月仙一件件挂在了家中的柜子里,有些甚至还没被拆去标签。
但如今,裙子还在,穿裙子的人,却不在了。人生中有太多事,根本经不起等待。
在成为“谢大脚”之前,于月仙并不会说东北话。虽然成年后,于月仙见过很多次东北的雪,但在她的记忆里,内蒙古的风,才是家的味道。
1971年,于月仙出生在内蒙古赤峰的一个普通人家中。父亲身体不好,所以自幼作为家中老大的于月仙,就和两个妹妹一起,包揽了家中的大部分家务。
从剁菜喂鸡、给地松土、再到冬天给家中准备酸菜,那时大部分家务,于月仙都能熟练完成,五年级时,她就能一个人把几十斤的大米,搬上五楼。
许多年后,于月仙在采访中聊起童年时的过往,她记忆里留下的,却都是那些有趣的画面:春天和妹妹一起在家门口的水井边玩石子;秋天父亲驮着她去摘院子里熟透的苹果;到了冬天,一家人总会一起窝在床上,于月仙趴在一边,一边吃栗子一边看小人书。
幼年时期的于月仙
在班上,那时的于月仙长得漂亮,性格大咧,尤其喜欢唱歌跳舞。于月仙少时的玩伴后来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