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无情,当红小生茬茬换,江山代有佳人出。
最恒久馥郁的,永远是人格的留香。
无才无德之人,可以凭一时红利高踞,却无法企及长久的屹立。
高手过招,比到最后,刀法高下早已无碍,最要紧是境界。
这一点,正当红的“局中人”们,又有几人能知、能行。
许多年轻人知道黎明,是通过电影《梅兰芳》。
其实早在电影开拍的十年前,陈凯歌和黎明就曾谋面商谈合作。
1997年,香港的一家饭店内,坐在当时已是大导演的陈凯歌身边,31岁的黎明心中很是紧张。
十年后,黎明接到陈凯歌的电话,便直接飞来北京,和陈凯歌谈了三个小时。
聊完人物形象,角色性格,陈凯歌只说,“你等我第二通电话”。
2007年12月,尚在美国开演唱会的黎明,接到了佳音,“你再来北京一趟,我们试妆。”
陈凯歌对于黎明很满意,但还需要投资方和梅兰芳家族的点头。
这时的黎明,不同于十年前的紧张,只开心地说,看缘分吧。
不久后,陈凯歌打电话给黎明说:“咱们缘分到啦,你不用紧张也不用担心,剧本我很快给你,拍戏现场有什么事情,假如觉得是有困难的,就躺在导演的肩膀上。”
黎明听完这句话,感到非常有安全感。
“因为我从来没有听过一个男人叫一个男人躺在肩膀上。”
对于拍电影,陈凯歌是很有决断力的人。他要所有人,“就活在这个电影里。”
要做到这一点,不是那么容易。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负责把黎明“打造”为梅先生。
2008年电影《梅兰芳》海报
梅老生前的生活习惯、梅兰芳如何走路、双手如何摆放都成了黎明的课题。
之前不多有接触京剧机会的黎明,整日想着怎么把腕子练习得软一点,但对于到底如何饰演梅兰芳,他心中总觉不得法门。
除了苦练,一时间也找不到其他方法。
备戏的日子里,黎明十一点钟开始上学,直到下午六点钟放学,日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