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说,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人,内心就像是一个封闭的容器。每次社交都只是容器外壁的碰撞,没有内心世界的交流。
在暴雨如注的河南,当马路被淹没、交通陷入瘫痪、房门必须紧闭,社会关系被混浊的洪水阻断开来,个体便成为现实意义的孤岛。
线上的交往关系,为医生和患者打通了互相支撑的可能性,两个人素昧平生,也或许永远不会相见,但在灾难中紧紧相连。
7月20日白天,互联网医生蔡勇的在线问诊列表里,河南籍患者比平常多了一些。当淋雨、蹚水、受凉……这些词频繁地出现在问诊页面,他开始有一种不安的预感。
工作间隙,他给身在河南的岳父和舅舅打了电话,得知一切安好,才放下心来。
然而,下班前后,手机里忽然弹出了“郑州地铁5号线乘客被困”的消息,更晚一点,他在朋友圈里看到老同学的求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楼停电。
从医十余年,蔡勇的脑袋“嗡”的一声:透析病人怎么办?呼吸机怎么办……
那一夜,蔡勇辗转难眠。转型互联网医生的第二年,经验告诉他,战役已经打响……
暴雨中,很多东西被加速了。
7月21日一早,蔡勇便在工作群收到了“京东健康紧急为河南地区用户开启免费在线问诊服务专区”的通知。
同时,河南地区用户拨打刚刚紧急开通的京东健康“950619”就医咨询专线,即可自动转接他所在的京东健康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那天早上,蔡勇接到通知就向公司赶,比平时早了半个多小时到达工位,刚刚坐定,便看到负责分诊的健康管家王秋朋迎面跑来,“蔡医生,有救援志愿者昏迷!”
前一夜王秋朋当值大夜班,清晨下班前接到了一通来自郑州的电话,患者邢一磊(化名)自称高强度工作6小时后昏迷40分钟,醒来后高烧近40度。
听到“昏迷”二字,蔡勇的脑海中迅速闪过中暑、脑血管发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高血压等无数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