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岁之前,周围人聊起撒贝宁,用到最多的评价就是“普通”——普通的长相,普通的成绩,普通的家庭。唯一不普通的故事,发生在他18岁那年。
1993年12月,撒贝宁所在的武汉一中,收到了一封邀请函。邀请函的寄出方是由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艺术冬令营,邀请武汉一中的学生参与。老师们在学生之间搜寻了一番,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撒贝宁身上,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曾经在中学的文艺汇演中,一个人在台上干了五件事:主持人、小品演员、舞蹈演员、独唱演员、女声男声小合唱。
就这样,撒贝宁代表学校,出现在了冬令营上,并且在闭幕式上演唱了一首《小白帆》,凭借这首歌,他“漂流”进了自己人生的下一段奇幻之旅。
至今,撒贝宁都记得1994年3月28日那天的晚自习,一位同学突然冲进班里,告诉撒贝宁年级主任正在找他。当时撒贝宁脑海中冒出的第一想法是:“是不是因为我中午给女生传纸条被发现,现在要被开除了。”
抱着满心忐忑,撒贝宁来到办公室,推开门,发现里面坐了一排老师,其中一位老师笑着对撒贝宁说:“回去告诉你爸妈快点请客,不然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不给你。”
几乎立刻,撒贝宁就明白了老师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他说:“我感觉我的高中生涯,就在那一瞬间结束了。”

如今看,“没有参加过高考”已经成为了撒贝宁“凡尔赛”的段子,而在当时,知道消息的撒贝宁,立刻跑回家中抱着爸爸大哭。看着眼前大哭的孩子,撒贝宁爸爸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你是不是又被揍了?”
纵使后来撒贝宁常说,自己进入北大“全凭运气”,但无论如何,普通男孩撒贝宁,进入了不普通的北大法学系。在北大读书的那几年,撒贝宁也没少折腾。
作为宿舍里唯一一个来自城市的男生,撒贝宁的舍友形容他,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油头粉面”的,蹦跶着就去上课了:“找撒贝宁很简单,哪里人多,哪里就有他。”
在学校里,撒贝宁先后担任过广播电台的副台长,合唱团团长,戏剧社社长,篮球拉拉队队长等职务。
基本上每天,大家都可以从学校的各个活动场所里看到他的身影。

在北大读书的撒贝宁
唯一消失的时候,是在每学期考试之前的前三天,每到这时,撒贝宁都会将自己关在蚊帐里进行“突击战”,就连三餐,都是舍友从蚊帐外面送来的。谈起为何是在蚊帐里学习而非图书馆,撒贝宁说是因为躺着看书大脑供血充足,效果更好。
如今看,撒贝宁的这套理论是否科学不得而知,但是使用这套方法的撒贝宁,却在大学几年拥有了不错的成绩,甚至在大四那年,被保送了北大法律系研究生。那一年,撒贝宁23,除了被保送北京大学研究生外,他还获得了一张央视的通行证。

撒贝宁旧照
1998年,中央电视台筹备《今日说法》栏目,制片人另辟蹊径,希望找到一位法律系毕业生,而非传媒专业的学生担任主持人。以此为契机,撒贝宁在老师的推荐下,获得了面试的机会。
彼时撒贝宁并没有太多主持经验,他甚至连一身正式西装都没有。面试当天,他穿着从隔壁宿舍借来的西服,打了一条红色领带,将两侧头发用发蜡一齐梳了上去,就这样出现在了央视大楼前。
比起被面试,撒贝宁更觉得这是一个骗局——“中央电视台怎么会找我这样的人去做主持?”在那次面试上,因为没有主持经验,撒贝宁只能坐在演播厅里,将自己的毕业论文背了一遍,但没想到,正是凭借这次“不靠谱”的面试,撒贝宁进入央视,成为了《今日说法》的主持人。

主持《今日说法》时期的撒贝宁
曾经同在中央电视台担任主持人的张绍刚,形容刚进入央视的撒贝宁为“又瘦又小,像一只没长毛的猴”:“逢人就叫老师,永远咧着厚嘴唇笑。”那时候,没人想到,这个“长得像猴一样”的男生,会在日后成为国内顶尖的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