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歌发行后,腾格尔前后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引起了诸多讨论。
有人说他变“低俗”了,有人想他八成是“疯了”,对此腾格尔表示很意外:“我就随便写了首歌,没想到引起这么大反响。”
短视频急速发展那会儿,腾格尔翻唱了许多网络歌曲。原本民族唱腔与流行音乐之间的矛盾,在互联网的发展与推动下,形成了一种迷人又诡异的和谐:
在《可能否》里,原唱以“可能我撞了南墙才会回头,见了黄河才会死心”比喻爱的勇气,然而到了腾格尔的版本,他气吞山河的架势,仿佛要南墙轰然倒塌,吓黄河连夜改道。
后来他唱《芒种》,网友听完戏称:“腾格尔老师一开口,我仿佛看见张飞拉着李逵的手奔跑在大草原上。”
就连唱《蜗牛与黄鹂鸟》,人们都能从他的声音中听出“蜗牛提刀见黄鹂,不吃葡萄不罢休”的坚决与勇猛。
因着这些“硬核翻唱”和段子,腾格尔从“民族老艺术家”,成了“宝藏爷爷”。借着互联网的东风,腾格尔迎来了事业“第二春”。
他剪掉了长发,也开始尝试接近更新的世界。这几年,他拍过电影,也录制了综艺,还给网络游戏唱过主题曲。他登上了很多时髦且华丽的舞台,可更多时候他演唱的都不是自己的歌。
纵然如此,腾格尔仍能在乐坛“杀”出一条自己的路。
无论是谁的词曲,甭管听的人在哪儿,只要他张嘴,那眼前就是草原。
蔡依林唱《日不落》,腾格尔就让《日不敢落》;张韶涵挥动《隐形的翅膀》,他就歌颂《钢铁之翼》;火箭少女唱跳《卡路里》,他一开口就变成了《卡沟里》……
巨大的“反差萌”让腾格尔的歌迷目瞪口呆,有人问他怎么越老越不正经了呢?他说:“一个人生活在哪个年代,就该为那个年代服务。”
对于腾格尔来说,他只是按照演出需要改编了一些歌曲,然后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演唱,“其实不是我变了,是听众变了。”
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腾格尔看开了许多:
“有一个人问我借了100元钱,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拒绝还钱。原来我特别恨他,现在想想也算了。”
如今,腾格尔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他从不打骂孩子,也会陪儿子看《猫和老鼠》、踢足球,对于孩子他想健康平安就好,其他的无需强求。

腾格尔与小儿子
父母去世后,腾格尔推掉了许多演出,用更多的时间带家人旅行。
他说到了这把岁数,要学会给人生做“减法”,“能躲的工作尽量躲过去”,因为很多人和事,都比挣钱重要。“人走到极端是好事儿,这样才会懂得珍惜和爱一个人。”
年轻时鲁莽轻狂,一意孤行;上了年纪便渴求平和,岁月静好。
岁月会让人变得温柔,因为日子总要向前,谁也不能一直停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