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是珐琅器的品种之一,而珐琅器的诞生地远在大洋彼岸的希腊。在普鲁斯岛发现的公元前12世纪的鹰首权杖和六枚戒指,这是被学术界公认为最早的掐丝珐琅。
中国元代时期,由于统治者开放对文化艺术的交流,东西方贸易兴起,人们得以互商往来,掐丝珐琅随着西方商队传入了中原地区。当时掐丝珐琅以它独有的五彩斑斓的外表,绚丽夺目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到了明代初期掐丝珐琅仍十分珍稀,只有权贵阶级才能享受使用。再到明景泰年间珐琅工艺臻于鼎盛,发展可谓史无前例。
清朝时期,乾隆爷登基后不久便在圆明园增设珐琅作,着手扩大珐琅器的生产。他还亲自过问掐丝珐琅器的设计和制作,对制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制作粗糙掐丝珐琅器的官员和工匠予以严惩,对制作精美的掐丝珐琅器给予赏赐。乾隆爷对于艺术品的不懈追求,艺术美的严格要求,使得掐丝珐琅工艺全面兴盛,正式达到巅峰时期。乾隆在位期间除了继续仿制前朝的各种器皿外,还从事仿古铜器和佛教器物。又另辟蹊径,烧制各种实用陈设兼而有之的动物造型类器皿。其制作种类繁多,纹饰繁缛,数量庞大,不胜枚举。
掐丝珐琅的原料不是用铜就是用金,而历朝历代铜这种金属材料较为匮乏,且又需制作钱币,物以稀为贵,这决定了它的工艺成本极高。此工艺无法降低成本,平民百姓对其没有这个财力,因而这项传统工艺一直是在宫廷发展,流传至今皆是精品。
掐丝珐琅的制作过程十分精细,首先在铜胎或者金胎上用铜丝或金丝掐出图案,再填上不同色料的珐琅,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百道工序制作完成才得以面世。它不仅运用了青铜和瓷器的工艺,而且把传统绘画和雕琢技术也融入其中,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我们知道掐丝珐琅的别名叫作“景泰蓝”,这是因为在景泰时期器物外观多上蓝色釉料,一眼望去如同碧波浩渺,故称景泰蓝。景泰蓝制作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年来,收藏热催热了景泰蓝市场,景泰蓝的市场价值开始逐步回升。拍卖市场上,景泰蓝拍价节节攀升。例如,2007年“掐丝珐琅胡人像”拍出6529万元;2008年“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多穆斯壶”拍出9072万元。
掐丝珐琅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增加难度,创新工艺,微缩珐琅就是很好的见证,它是在方寸之间的艺术,与景泰蓝的区别也有很多,例如:景泰蓝只用紫铜胎,掐丝线为铜线,而掐丝珐琅表盘主要是用金或银胎,掐丝为金丝,同时用做掐丝表盘的珐琅料必须更加细腻,烧制也更加考究,毕竟珐琅表盘是显微镜下的艺术,一块完美的盘面不能有气泡和沙眼,要做到零瑕疵。
目前,像百达翡丽、江诗丹顿、宝格丽,爱马仕,华洛夫等这些国际大牌的都有微缩珐琅产品,这些都是极致的艺术品。
今天,中国的民族品牌孔氏珐琅历经十余年全面掌握了这项高难度的技艺,打造出精美的黄金掐丝珐琅腕表和首饰,且在世界钟表珠宝展上精彩亮相、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