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苗拥军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未来五年安图生物将继续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十四五”(2021-2025年)期间,公司的研发投入预计将达40亿—50亿元。
如果5年内安图生物的研发投入达到40亿—50亿元,也就意味着平均每年投入要近8亿元。
2018-2019年安图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13亿元、3.12亿元,上述条件若实现,意味着安图生物未来的每年研发投入要翻上一倍多!
那么,作为国内化学发光三巨头之一的安图生物,它的未来是否是星辰大海?
一、化学发光的逻辑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近来国产发光三巨头的表现精确的阐述了什么叫“冰火两重天”,以迈瑞为代表的“大象”一路向北,而新产业和安图生物丝毫没有受到行情拉动,纷纷趴在地上。
有人肯定会说迈瑞的业务更广,不是纯粹的发光厂商。但是其管理层也不得不承认,迈瑞的化学发光业务,预计未来五年内都是高增长,同时也是公司增长最大驱动力。那么,迈瑞化学发光业务模块应当占据其6000亿市值较大的额一部分,同行业走势差异如此之大,诚有迈瑞抗风险能力强、新业务增长点多的合理性,也有新产业、安图生物估值被压制的短期不合理性。
对于化学发光行业来说,疫情影响是否会持续只是短期影响因素,未来人类大概率会对新冠病毒产生免疫屏障,所以疫情恢复与否并不是压制行业因素,从海外业务布局广阔的新产业也被压制的情况来看,疫情反复只构成短期不确定性,不对长期逻辑构成威胁。
那么影响因素可能只剩下IVD的集采预期了,近期有消息指出已经有城市落地发光的集采了,这里的城市指的是南京,但这次集采企业降价实际并没有达到预期。
我们的观点是,化学发光有效的集采在长远的未来可能存在,但是短期内难以实现,以下引用一位业内专家的观点:
主要是“带量”和检验的“属性”决定的,因此难以进行有效的集采。体外诊断试剂也属于耗材,但此耗材非彼耗材(冠脉支架等),体外诊断试剂有其特殊性。
1、药品与冠脉支架都是直接向病人收取费用的产品,也就是说你采购的价格高向病人收的费用也高,医保支付的费用也高。但检验不是,检验是按项目收费,检验项目的价格是由各省及直辖市政府统一定价的。
2、诊断试剂的使用要与设备配套,比如贝克曼的诊断试剂需要配套贝克曼的系统使用,你采购罗氏的试剂用在贝克曼的系统上显然是不合适的。通俗来讲,就是我这个“锅”仅能在微波炉上使用,你非要在煤气灶上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体外诊断试剂如果集采的话,就需要把全部医疗机构的“锅”和“灶”一起换掉,统一换成一家或二家一样的“锅”和“灶”才能带量,这样一来虽为集采创造了条件,但集采的成本就会非常高昂,这样就违背节省医保费用的目的和初衷,肯定是不现实的。
所以,无论是疫情还是集采影响,短期内化学发光的投资逻辑没有“破功”,而化学发光作为IVD行业的两大重要趋势细分之一,仍然是具备极强的投资吸引力的。
二、安图生物的业务看点梳理:发光、流水线装机
1、发光:综合券商调研数据推算,2017-2020年公司存量化学发光设备分别为,2600 台、3400 台、4400 台和5500台,预计2021年公司装机存量将达到6800台。而目前国内化学发光存量装机超过4万台,其中国产大约2万多台,进口大约2万多台。从单产的角度来看,推算20-21年发光仪单产为33、34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