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年立秋,受地域差异性的影响,我国不同区域都有不同的立秋风俗,最广为人知的风俗便是北京区域的“贴秋膘”,以及天津等地“咬秋”等风俗,而下面咱们就来具体介绍下立秋的来历和风俗,看看立秋节气的特色和由来是什么。
立秋
立秋,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时。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抵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端的意思,“秋”是指庄稼老练的时期。立秋表明暑去凉来,秋天开端之意。是一个反映时节的节气。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皇帝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办祭祀典礼。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明秋来扬武之意。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比及“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大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带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命令武将开端练习战士,以保家卫国。别的,不管朝廷仍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先人的庇佑。
立秋节气的意义
立秋释义: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端。见〖节气〗、2.交立秋节气;秋季开端: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预示着夏天行将曩昔,秋天行将来临。立秋后尽管暑气一时难消,而且会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为交秋,但总的趋势是气候逐步变得凉快起来。
因为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端时间也不一致。立秋今后,我国中部区域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端。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间,一向很注重这个节气。
立秋
立秋的物候特征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冷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冷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快,此刻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发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端鸣叫。
诗《立秋》:“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盈。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左河水)
立秋,七月节。 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初候,冷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冷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冷风来,而气候下降苍茫而白者,没有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立秋
立秋有什么考究
在饮食方面,立秋这天吃西瓜、蒸茄脯、煎香糯饮,或是饮烧酒,都广泛撒播由来已久的食俗。曩昔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考究,大都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重视自己的日子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盛行“贴秋膘”。伏天人们食欲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盛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查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规范。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盛行“咬秋”。和“咬春”相同,人们信任立秋时吃瓜可革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