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黄历吉日

立秋吃什么传统美食 立秋的风俗食物

常驻编辑 黄历吉日 2021-08-03删除本文 来源:

  导读:眼看立秋将至,但从气候上来说,我国各区域暑气并未彻底消去,当然炎炎夏日除了带来身体上的不适感之外,也是摄生的最好时节,而下面小编就来共享一些关于立秋的习俗食物,我们知道立秋吃什么传统美食吗?下面一起来看看。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立秋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1、吃秋桃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江南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桃子含铁丰厚,有必定的补血效果。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比及岁除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以为这样就能够革除一年的瘟疫。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2、吃西瓜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南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构成习俗。民国时期出书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候秋天到来之意。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3、吃茄子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立秋吃茄子的习俗出自明朝的一个传说。传说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将常遇春手下有个兵,偷了农人的一个香瓜。常遇春治兵十分严厉,要把偷瓜的那个兵处以死刑。这时,农人出来了,说元大都有习俗,立秋拾瓜不算偷。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4、北京“贴秋膘”吃肉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每年立秋,依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队。一旦立秋,虽依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究竟凉快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端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主意,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方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从头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立秋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5、饺子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立秋当然要“抢秋膘”包饺子。饺子是一种十分受人欢迎的食物,立秋吃饺子叫做“抢秋膘”,你抢我一个饺子,我抢你一个饺子,人们以为这样能够使自己的身体健壮。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6、吃“渣”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山东莱西区域盛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话。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许多区域的习俗带有看病和请求一年健康的涵义。四川、山东是这一类习俗的典型代表。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7、食小赤豆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有必要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习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听说能够一秋不犯痢疾。 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气候凉热的习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8、吃“福圆”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立秋时节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信任吃了龙眼肉,后代会做大官,并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立秋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立秋之后饮食需求留意什么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少吃辛辣生冷的食物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秋天还应当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炎热的食物,如尖辣椒等。也要防止各种湿热之气羞愧,但凡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网罗的功用,因而发起吃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别的,因为秋季气候由热转凉,人体为了习惯这种改动,生理代谢也产生改动。饮食特别留意不要过于生冷,避免形成肠胃消化不良,产生各种消化道疾患。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忌吃过燥的食物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中医学以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简单感触秋燥之邪。许多缓慢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端复发或逐步加剧。所以,秋令饮食摄生应忌过燥的食物,比方一些煎炸类食物。别的,为迎候冬天的到来,人体内还会贮存御寒的脂肪。因而,热量的考虑大于网罗,稍不妥心,体重就添加,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留意瘦身,应多吃低热量的瘦身食物,如红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忌盲目操控饮食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秋季人易胖,有些怕胖的人为了操控体重,在秋季只吃瓜果蔬菜,不吃主食。这种做法不行取。不管任何时节,忽视主食进行瘦身的行为都极端不妥。人所需求的养分物质和能量储藏应全面而均衡,有必要经过丰厚的饮食供给,主食更是不行短少的养分来历。此外,常被瘦身一族轻视的肉类,也相同含有其他食物无法代替、人体必需的养分元素。盲目改动饮食结构,关于身体有害无益。wx8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