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穿秋水的动物是指生肖马,望穿秋水的动物是指生肖马
望穿秋水的动物指的是生肖龙,望穿秋水的动物指的是生龙
望穿秋水的动物是指十二生肖的生肖牛,望穿秋水的动物是指生肖牛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大量竹简,写于战国晚期和秦始皇时期,其中的《日书·盗者》篇就有对十二地支和所属动物的描述:
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兔也……辰,盗者男子,青赤色……巳,虫也……午,鹿也……未,马也……申,环也……酉,水也……戌,老羊也……亥,豕也。
对应如下:
这里的描述已经与现代生肖有些相同,虫是指蛇,环是指猴,水是指野鸡,老羊被认为是指犬,豕是指猪。但辰所属的肖形动物没有,午所对的是鹿,未所对的是马。
为什么唯独辰所对应的肖形动物空缺了?《生肖的起源及文化属性》一文中推测,辰位对应的动物应当是龙,但龙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是天子的象征,当时的数术家不敢妄加比附,以避杀身之祸,所以辰对应的肖形动物就空着。
1986年4月甘肃天水放马滩也出土了两种《日书》竹简。对应的肖形动物如下图所示。
辰对的是虫,巳对的是鸡,酉对的也是鸡。其余的都和现代版本无异。
1999年湖北随州孔家坡汉墓出土的《日书》竹简,抄成年代可推至汉初。其中《盗日》篇与睡虎地和放马滩的《日书·盗者》相似,各地支所属之动物又有所不同,其对应关系如下:
又出现了两个虫,有学者认为,辰对应的那个虫可能是龙。而鬼则是兔的错写,玉石是指猴,水日大概和睡虎地生肖中的水相同,老火和睡虎地生肖中的老羊一样理解为犬。
放马滩《日书》的生肖动物更接近东汉王充《论衡》所述“十二辰之禽”。仅从两种《日书》的内容看,放马滩《日书》生肖介于睡虎地秦简《日书》与《论衡》十二辰之禽之间,其时代应在秦末或西汉初年。
《生肖的起源及文化属性》一文认为:睡虎地秦简、放马滩秦简、孔家坡汉简《日书》以肖形动物描写相应地支盗者的形象,已具备生肖雏形。说明生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晚期。出土文献中仅有《日书》记载十二生肖,说明生肖是数术家的发明。十二生肖于秦汉之际尚未固定下来,到东汉才逐渐固定,并流传至今。
另外,还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十二生肖里没有我们常见的猫?
家猫在当下确实很常见,但在秦汉时期并不常见。
家猫(Felis silvestris catus)最早是在西亚地区被驯化,在塞浦路斯岛一个9500年前的墓葬中发现了猫骨。古埃及人饲养猫的纪录可追溯至3600年前,古埃及留下了很多精致的猫木乃伊。
有人主张家猫多地起源论,认为中国的猫是在本土被驯化的,理由就是距今约5000年前的泉护村遗址中发现了猫骨。但国内专家只能确实这些骨骸属于小型猫科动物,无法确定是否属于家猫。PLOS ONE上面的一篇论文显示:应用几何形态计量学方法对这些中国新石器遗址的小型猫科动物骨骼进行分析,发现这些遗骸都属于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豹猫和家猫不是同一物种,甚至不在同一属。豹猫是我国季风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小型野生猫科动物,民间称其为石虎、麻狸。
所以中国先秦古籍中描述的“猫”很大可能不是家猫,而是豹猫之类的野生猫科动物。《诗经·大雅·韩奕》记载道:“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将猫和狗熊、棕熊、老虎相提并论,可见是指一种野兽。《尔雅·释兽》也写道:“虎窃毛谓之虦猫。”这里说短毛的老虎就是虦猫,描述的也是一种野生猫科动物。
家猫传入中国的时间不确定,至少不早于汉代和三国,因为人类驯化猫是用来抓老鼠的,而三国时期人们还在使用狗来抓老鼠。
▲四川省三台县郪江镇的汉代崖墓中有“狗拿耗子”石刻画像。
考古挖掘出的两汉墓葬壁画中有狗捕鼠的形象。《三国志·魏书》记载:“我(指曹操)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有小损,而完我囊贮。”曹操把丁斐比作善于捕鼠的盗狗,说明曹操所在的三国时期用狗捕鼠仍然很常见。
隋唐时期家猫在中国逐渐多了起来,狗抓老鼠的工作就被猫抢走了。
▲中国、印度、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的十二生肖。印度生肖中的那伽、摩睺罗迦、金翅鸟都是神话动物。巴比伦的蜣螂真是亮点。
十二生肖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成型,当时家猫在中国还没有文化基础,没进入十二生肖也就正常了。
二十八星宿和十二生肖也有紧密联系,将二十八星宿对应周天360度再分成十二地支,各占30度,可完全对应十二生肖。二十八星宿配二十八种动物的起源晚于十二生肖。
所以,十二生肖在战国晚期就已起源,但无论是睡虎地秦简,还是放马滩秦简,都没有明确写明辰位对应的是龙,龙也就失去了十二生肖初始成员的地位,直到东汉王充的《论衡》里才明确的表明辰位对应的是龙。
望穿秋水的动物指的是生肖龙,望穿秋水的动物指的是生龙
望穿秋水的动物是指十二生肖的生肖牛,望穿秋水的动物是指生肖牛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大量竹简,写于战国晚期和秦始皇时期,其中的《日书·盗者》篇就有对十二地支和所属动物的描述:
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兔也……辰,盗者男子,青赤色……巳,虫也……午,鹿也……未,马也……申,环也……酉,水也……戌,老羊也……亥,豕也。
对应如下:
这里的描述已经与现代生肖有些相同,虫是指蛇,环是指猴,水是指野鸡,老羊被认为是指犬,豕是指猪。但辰所属的肖形动物没有,午所对的是鹿,未所对的是马。
为什么唯独辰所对应的肖形动物空缺了?《生肖的起源及文化属性》一文中推测,辰位对应的动物应当是龙,但龙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是天子的象征,当时的数术家不敢妄加比附,以避杀身之祸,所以辰对应的肖形动物就空着。
1986年4月甘肃天水放马滩也出土了两种《日书》竹简。对应的肖形动物如下图所示。
辰对的是虫,巳对的是鸡,酉对的也是鸡。其余的都和现代版本无异。
1999年湖北随州孔家坡汉墓出土的《日书》竹简,抄成年代可推至汉初。其中《盗日》篇与睡虎地和放马滩的《日书·盗者》相似,各地支所属之动物又有所不同,其对应关系如下:
又出现了两个虫,有学者认为,辰对应的那个虫可能是龙。而鬼则是兔的错写,玉石是指猴,水日大概和睡虎地生肖中的水相同,老火和睡虎地生肖中的老羊一样理解为犬。
放马滩《日书》的生肖动物更接近东汉王充《论衡》所述“十二辰之禽”。仅从两种《日书》的内容看,放马滩《日书》生肖介于睡虎地秦简《日书》与《论衡》十二辰之禽之间,其时代应在秦末或西汉初年。
《生肖的起源及文化属性》一文认为:睡虎地秦简、放马滩秦简、孔家坡汉简《日书》以肖形动物描写相应地支盗者的形象,已具备生肖雏形。说明生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晚期。出土文献中仅有《日书》记载十二生肖,说明生肖是数术家的发明。十二生肖于秦汉之际尚未固定下来,到东汉才逐渐固定,并流传至今。
另外,还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十二生肖里没有我们常见的猫?
家猫在当下确实很常见,但在秦汉时期并不常见。
家猫(Felis silvestris catus)最早是在西亚地区被驯化,在塞浦路斯岛一个9500年前的墓葬中发现了猫骨。古埃及人饲养猫的纪录可追溯至3600年前,古埃及留下了很多精致的猫木乃伊。
有人主张家猫多地起源论,认为中国的猫是在本土被驯化的,理由就是距今约5000年前的泉护村遗址中发现了猫骨。但国内专家只能确实这些骨骸属于小型猫科动物,无法确定是否属于家猫。PLOS ONE上面的一篇论文显示:应用几何形态计量学方法对这些中国新石器遗址的小型猫科动物骨骼进行分析,发现这些遗骸都属于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豹猫和家猫不是同一物种,甚至不在同一属。豹猫是我国季风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小型野生猫科动物,民间称其为石虎、麻狸。
所以中国先秦古籍中描述的“猫”很大可能不是家猫,而是豹猫之类的野生猫科动物。《诗经·大雅·韩奕》记载道:“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将猫和狗熊、棕熊、老虎相提并论,可见是指一种野兽。《尔雅·释兽》也写道:“虎窃毛谓之虦猫。”这里说短毛的老虎就是虦猫,描述的也是一种野生猫科动物。
家猫传入中国的时间不确定,至少不早于汉代和三国,因为人类驯化猫是用来抓老鼠的,而三国时期人们还在使用狗来抓老鼠。
▲四川省三台县郪江镇的汉代崖墓中有“狗拿耗子”石刻画像。
考古挖掘出的两汉墓葬壁画中有狗捕鼠的形象。《三国志·魏书》记载:“我(指曹操)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有小损,而完我囊贮。”曹操把丁斐比作善于捕鼠的盗狗,说明曹操所在的三国时期用狗捕鼠仍然很常见。
隋唐时期家猫在中国逐渐多了起来,狗抓老鼠的工作就被猫抢走了。
▲中国、印度、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的十二生肖。印度生肖中的那伽、摩睺罗迦、金翅鸟都是神话动物。巴比伦的蜣螂真是亮点。
十二生肖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成型,当时家猫在中国还没有文化基础,没进入十二生肖也就正常了。
二十八星宿和十二生肖也有紧密联系,将二十八星宿对应周天360度再分成十二地支,各占30度,可完全对应十二生肖。二十八星宿配二十八种动物的起源晚于十二生肖。
所以,十二生肖在战国晚期就已起源,但无论是睡虎地秦简,还是放马滩秦简,都没有明确写明辰位对应的是龙,龙也就失去了十二生肖初始成员的地位,直到东汉王充的《论衡》里才明确的表明辰位对应的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