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夺智取过难关的动物是指生肖马,勇夺智取过难关的动物是指生肖马
勇夺智取过难关的动物指的是生肖龙,勇夺智取过难关的动物指的是生龙
勇夺智取过难关的动物是指十二生肖的生肖牛,勇夺智取过难关的动物是指生肖牛
中国人爱牛,敬牛,除了牛对发展中国物质文化所作出的实际贡献外,还因牛的品性与中国精神文化的内涵“心有灵犀一点通”。
健行力耕、吃苦耐劳是牛的最大品性。唐柳宗元《牛赋》赞曰:“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脰,抵触隆曦。日耕百亩,往来修直。”清叶士鉴《老牛》诗:“老牛代耕年已久,自问此身亦无负。但愿卖牛心莫起,老牛不死耕不已。”生命不息、力耕不止的牛性牛劲,何尝不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的精神写照?此种精神正是刚健有为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
《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健是阳气的本性,天体运用,健动不止,生生不已,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刚健有为、弘毅自强的精神追求使我们民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其一是正视现实的态度,如牛力耕,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厌恶华而不实、花哨浮泛的假大空。其二是积极入世的精神。儒家文化偏重于在社会生活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崇尚经世致用,修齐治平,教民化俗;道家文化看似玄秘奥妙,而其实质却是注重聚积自己的力量,“无为”是为了“无不为”,以求个体在生命上的永恒与价值;法家文化力倡和奖励耕战,重视社会治理,一切以实利实效为依归,具有更明显的现实精神。秉乎此种文化精神的中国人,自然会对脚踏实地、健行力耕的牛生出无限敬意。牛的身上脉动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密码。
吃草挤奶、一生奉献是牛的又一个品性。牛来到世上,与我们人类实在是一无所求,辛苦耕耘,吃草挤奶,一生奉献之后,最后还要为人类贡献出牛肉作席上珍、牛皮作足下靴。北宋王安石写诗赞牛曰:“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实。”另一位北宋诗人李纲也有诗写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老黄牛精神之所以历来为中国人称道,皆因其体现的是一种“无我”“无私”的奉献精神,而这正与中国文化所倡导的以个人对大群(大我、大公)社会作贡献为人生意义的价值观相契合。孔子用“仁”来界定人,主张“仁者爱人”。爱人就是有益于人、有利于群、有功于世,而不是损人、害群、祸世。中国人赞美老黄牛精神,从根本上说是赞美那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人格。此种精神薪尽火传,历久弥新,于是中国人也就自然而然地将牛视为同好,引为知已,以至作为榜样,鲁迅的名句“俯首甘为孺子牛”,即是生动形象的心灵写照。
牛年奋蹄,气冲牛斗。春牛游春,风调雨顺。让我们与牛年一起走进灿烂的春光。